聊城历史简介 聊城的资料


聊城历史简介 聊城的资料

文章插图

聊城历史简介 聊城的资料

文章插图
1、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000多年前,聊城即有大汶口文化古城,先后创造了史前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境内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 。
2、春秋(前770—前476年) 。聊城(今东昌府区,下同)、阳谷、东阿、茌平、高唐属齐国,莘县、临清属卫国,冠县属晋国 。
3、战国(前475—前221年) 。聊城、阳谷、东阿、茌平、高唐属齐国 , 临清、冠县属赵国,莘县属魏国 。
4、秦朝(前221—前206年) 。郡、县两级制,境域属东郡 。
5、西汉(前206—24年) 。郡、县两级制 。聊城、莘县、阳谷、东阿属兖州东郡,临清、冠县属冀州魏郡,茌平分属兖州东郡与青州平原郡 , 高唐属青州平原郡 。
6、东汉(25—220年) 。州、郡、县三级制 。聊城、莘县、阳谷、东阿属兖州东郡,临清属冀州魏郡,冠县属司州阳平郡(治馆陶 , 今冠县东古城镇),茌平属兖州济北国,高唐属青州平原郡 。
7、三国(220—265年) 。州、郡、县三级制 。境域属魏国,聊城、茌平属青州平原郡 , 临清、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治馆陶),阳谷为县王国,东阿属兖州东郡,高唐属冀州部清河郡 。
8、西晋(266—316年) 。州、郡、县三级制 。聊城、茌平、高唐属冀州部平原郡,临清(曾为清河国 , 治清河,今临清市)、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 , 阳谷、东阿属济北国及东平国 。
9、东晋十六国(319—420年) 。州、郡、县三级制 。境域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刘宋6国 。前秦清河郡治临清 。后赵、前燕、后燕时阳平郡治馆陶 。刘宋时济州治茌平 。
10、南北朝(420—581年) 。州、郡、县三级制 。聊城先后属北魏、东魏、北齐、北周4国 。后魏,聊城、茌平属济州平原郡(治聊城,今东昌府区),临清、冠县、莘县属司州阳平郡(治馆陶) , 阳谷、东阿属济州(治碻磝城,今茌平韩集乡高垣墙村)济北郡(治临邑,今东阿铜城镇) , 高唐属济州南清河郡 。齐周,聊城属平原郡,临清、高唐、茌平属清河郡(治清河,今临清市内),阳谷、东阿属济州(治碻磝城)济北郡(治东阿,今东阿县铜城镇),冠县、莘县属司州阳平郡(治馆陶) 。
11、隋朝(581—618年) 。初为州、县二级制,后为郡、县二级制 。聊城、冠县、莘县属魏州武阳郡 , 临清、高唐、茌平属贝州清河郡,阳谷属济州济北郡(治卢县,今茌平县韩集乡高垣墙村),东阿属兖州济北郡 。
12、唐朝(618—907年) 。初为道、府(州、郡)、县三级制,后为藩镇节度使(道)、州、县三级制 。聊城、高唐属河北道博州(治聊城);临清属河北道贝州;莘县、冠县属河北道魏州;阳谷、东阿初属河南道济州(治卢县),后属郓州;茌平属河南道郓州 。
13、五代(907—960年) 。藩镇节度使(道)、府(州)、县三级制 。聊城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聊城、茌平、高唐属河北道博州(治聊城) 。临清先后属河北道大名府、兴唐府、广晋府 , 冠县先后属河北道魏州、广晋府、大名府 , 莘县属河北道魏州,阳谷、东阿属天平节度使郓州 。
14、北宋(960—1126年) 。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 。聊城、高唐、茌平属河北东路博州(治聊城),临清、冠县、莘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东阿、阳谷属京东西路东平府 。辽、金(916—1234年),路(道)、府(州、军)、县三级制 。聊城、茌平、高唐属山东西路博州(治聊城),临清属大名路大名府恩州,阳谷、东阿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冠县、莘县属大名路大名府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