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的之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翻译( 二 )


《项脊轩志》翻译项脊轩 , 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只有一丈见方 , 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百年老屋 , 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 , 雨水也往下流 , 每每挪移桌子 , 环顾四周 , 没有地方可以安置 。项脊轩坐南朝北 , 照不到太阳 , 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 。
我稍稍修补了一下 , 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 , 前面开了四个窗子 , 环绕庭院盖起围墙 , 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 , 阳光照在墙上 , 反射进屋里 , 屋里才亮堂了 。
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 , 旧时的栏杆 , 也就增加了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书架 , 时卧时起 , 长啸高歌 , 或者静静地端坐 , 种种声音都能听到 。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 , 小鸟时时来啄食 , 人过去都不飞走 。
每月十五的夜里 , 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 , 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 , 风一吹 , 影子也跟着摇曳 , 袅袅婷婷 , 十分可爱 。
但是我住在这里 , 有很多可喜的事情 , 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 。这以前 , 庭院南北相通 , 连成一个大院 。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 , 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 , 到处都是 。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 , 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 , 鸡蹲在大厅上 。
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 , 后来修了围墙 , 变了两次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 , 曾经住在这座轩里 。这个老婆婆 , 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 , 做过两代人的乳母 。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 。
轩西面连着内室 , 先母曾经来过一次 。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 , 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 。”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 , 哇哇地哭起来 , 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 , 我就哭起来 , 老婆婆也跟着哭了 。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 。
一天 , 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 , 好久不见你的踪影 , 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 , 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 , 她用手关上门 , 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 , 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 , 总可以期待了吧?”
过了一会儿 , 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 , 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 , 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 。”回忆旧日这些事物 , 就好像在昨天一样 , 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
轩的东面 , 过去曾经做过厨房 , 人们到那里去 , 就要从轩前过 。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 , 久而久之 , 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 。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 , 能够不被烧掉 , 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
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 , 守着丹砂矿井 , 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 , 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 。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 , 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 。
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 , 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 , 当我扬眉眨眼时 , 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 。知道的人 , 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