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3·15避雷攻略:盘点7大容易误导消费者的笔记本宣传( 二 )


如今11代酷睿处理器集成的Iris Xe核显已经比前几代提升了非常多 , 在搭配双通道高频内存和良好的散热的情况下 , 运行MOBA网游完全不成问题 , 甚至在许多生产力软件上也支持了渲染加速 。
反观MX330这张独立显卡 , 从天梯图可以看到 , 它的基础性能甚至还落后于Iris Xe集显 , 属实算是“屏蔽独显以提升性能”了 。 从天梯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 11代酷睿至少得搭配MX450级别的独显 , 才能获得比较显著的性能提升 , 因此我们完全不必为那些落后的独显买单 。
误区3:标注低蓝光屏幕就能更护眼
如今大家用电脑在线上办公、学习的频率越来越多 , 无论自用或者给孩子使用 , 都会格外重视屏幕的护眼问题 。 关于护眼屏 , 行业普遍聚焦于频闪和蓝光两大方面 。 而目前笔记本普遍还是使用LCD屏幕 , 以DC调光为主 , 频闪问题相对较少 , 于是厂商往往会将宣传重点放在低蓝光上 。 那买了这些标注低蓝光的笔记本 , 就一定更护眼吗?其实并不是 。
仔细看说明就可以发现 , 相当一部分的机型到手后需要手动开启防蓝光软件的开关 , 才能生效 , 未开启是起不到护眼作用的 , 我们称这种实现形式为软件低蓝光 。
既然护眼为什么要给开关呢?当然是因为有副作用了 。 它的原理是给屏幕套上一层暖色的滤镜 , 其实和自己在windows里面调节夜间模式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 这样在过滤有害蓝光的同时 , 将非有害的蓝光也一并滤除了 , 导致整个屏幕显示颜色变黄 , 色准表现大受影响 。
那有没有一种两者得兼的解决方法?那便是与之对应的硬件低蓝光技术了 。 这项技术通过迁移蓝光峰值波长 , 降低了415-455nm的高危害短波蓝光占比 , 实现低蓝光的同时也不影响屏幕的色彩还原 。
不过它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 目前几乎只在4500元以上的笔记本才会采用 , 所以通常使用了该技术的笔记本都会在文宣中明确标识“硬件低蓝光” , 与之配套的莱茵低蓝光认证也会特别标注“Hardware Solution” 。
误区4:标称续航时间
续航是对移动办公场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 但它却很难以精准的量化 , 不同的使用场景都容易产生比较大的偏差 。 许多经验不太丰富的用户可能会去参考厂商标注的续航时间 , 但是似乎放眼看去 , 几乎每款都宣称自己能提供十几二十小时的续航 , 这跟我们的实际使用体验显然是相去甚远的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其实厂商也并没有虚标 , 而是它们通常都选用了一套普通用户几乎不会使用的方式来测试 。 如下就是一段很常见的测试标准 , 屏幕亮度150nit(约50%) , 不连接网络 , 全屏播放1080P本地视频 。 而我们实际使用通常都是联网播放在线视频 , 挂着通讯工具等后台 , 同时运行多个办公软件 , 甚至高亮度使用 , 那结果自然是南辕北辙 。
那我们究竟该以什么作为续航的参考标准呢?首先可以查阅相关评测 , 找到PCMark 10现代办公续航测试 , 这项测试的负载同样比日常要低一些 , 不过相对播放本地视频还是靠谱的多的 , 基本上测试成绩再打个7折就接近连续办公的实际续航表现 。 如果实在查不到 , 那就只能将厂商标注的本地播放视频续航除以二 , 得出大致粗略的判断 。
误区5:标称性能释放
我们知道 , 受制于散热空间的原因 , 大多数笔记本都没办法彻底跑满CPU和显卡的性能 , 也就是说同样配置下 , 不同型号的笔记本之间性能也是存在差异的 。
我们通常会用运行时能够达到的功率来区分不同笔记本的性能释放情况 , 逐渐的 , 也有厂商开始迎合大家的习惯在商品详情页中做标注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大多数评测中都会指出笔记本长时间双烤(CPU与显卡同时满载)时最终稳定的功耗数据 , 而厂商的标注方式有时却并非如此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