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尼康Z 400mm f/2.8 TC VR S体验:尼康反击的开始( 三 )



而在在镀膜、对焦马达方面 , 尼克尔 Z 400mm f/2.8 TC VR S也进行了多项革新 。 首先是镀膜 , 使用了全新的中孔非晶态涂层 , 它对斜向入射光的效果优于纳米结晶涂层 , 对垂直入射光的效果相当于或优于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 。 使用了新的平滑高速音圈马达 (SSVCM) , 以往尼康是把音圈马达应用VR防抖镜片上的 , 这是首次把音圈马达用于对焦 。 新的SSVCM音圈马达使用了导向装置+VCM线圈 , 其中VCM线圈集成了透镜室和线控 , 导向装置使用了AF自动对焦光学ABS编码器 , 其检测精度是以往20倍 , 在新技术加持下 , 尼克尔 Z 400mm f/2.8 TC VR S的AF驱动速度缩短上一代产品的2/3 , 对焦时几乎没有噪音 , 精度更是以往的3倍 , 最近对焦距离为2.5米 , 放大率为0.17X , 开启增倍镜后提高到0.24X 。 不过也许内置增倍镜与轻量化双重限制 , 428 TC没有采用多重对焦技术 , 但考虑技术对手也没有相同技术 , 这点实在谈不上缺点 。


然而相比光学设计上革新 , 428TC在操控上是略有倒退的 , 它没有防抖开关 , 只有对焦环和两个自定义控制环(其中一个用于调用对焦位置) , AF暂停按键 , AF-MF切换开关 , 对焦距离限位器(2.5米到无限远与6米到无限远两档) , L-Fn按键 , Memory Set按键 。

缺少防抖开关意味着用户需要利用i按键或是更换拍摄菜单(仅限Z9)去开关防抖 , 灵活度不如传统的VR开关 。 两档的对焦限位器也不能更好发挥内置增倍镜优势 , 在传统428镜头主要工作范围是4至40米 , 428 TC在内置增倍镜后相当一个镜头具备428与640两个镜头作用 , 主要工作范围会扩展到4至60米 , 此时需要更多对焦限位选项 , 若是增加记忆对焦位置数量自然更好 , 很可惜这些428 TC都没有做到 。

增倍镜
在尼康428 TC中最受关注一定是内置的1.4x增倍镜 , 它由4组7片 , 比外置增倍镜Z 增距镜TC-1.4x镜片数量多出一片 , 当中还含有一片低色散镜片(不过没有APSH) , 理论上内置增倍镜会比外置增倍镜画质更好 。

TC-1.4x
内置增倍镜不是一项广泛应用技术 , 很多人不熟悉它对画质的影响 , 由于尼康至今没有公布428 TC专利 , 因此我们先参考尼康另一支内置增倍镜的镜头AF-S 尼克尔 180-400mm f/4E TC1.4 FL ED VR光路图 , 看它对画质的影响 。 图片由PTP制作 。 从图中可见 , 在开启内置增倍镜后 , 通过增倍镜后的光线在进入下一个镜组时 , 不会像未开启增倍镜时那样 , 进入到镜组的边缘 , 而是只通过镜组中心区域 , 避开了画质较差的边缘部分 。 若是外置增倍镜时 , 光线会利用到镜头整个成像圈 , 因此内置增倍镜理论上拥有更好的边缘画质 。

不过实际表现可能与理论有差别 , 为了验证内置增倍镜画质上有多大优势 , 我们加入外置增倍镜Z TC-1.4x做了一个对比测试 。 测试使用的机身是Z9 , 使用RAW格式拍摄 , 最新版Lightroom解码 , 偏好中的纹理、清晰度归零 , 锐化:数量40、半径1.0、细节25、蒙版0 , 噪点消除:明亮度0、颜色10、细节50、平滑度50 。 首先是一组视角、焦外对比 , 拍摄时镜头固定在三脚架上 , 设置在同一对焦距离之上 , 并对400mm下的画面进行裁切 , 用于与560mm的画面进行对比 。

从图中可见 , 无论是使用内置还是外置增倍镜 , 镜头视角都会进一步缩小 , 但是二者画面是有视差的 , 使用内置增倍镜时画面更接近400mm进行裁切 , 外置增倍镜TC-1.4x下的画面有一点向上+向右“移动” , 在焦外光斑上 , 内置增倍镜口蚀更明显 , 边缘光斑更扁 , 外置增倍镜TC-1.4x边缘光斑比内置更接近圆形 , 可见内外增倍镜光路是有差别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