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是历史上被废立次数最多的太子 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 明宪宗朱见深真的被低估了吗?( 三 )


意思是说,黄矰杀了人,为求活命,急忙派人持书向皇帝献媚 。看到这份奏疏,景帝大悦,于是说了九个字,“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 。既然有人提议,事情开了头,朱祁钰借梯上墙,随即将奏疏下发,让群臣讨论 。这种讨论,很明显是景帝在向群臣炫耀兼示威,你们不提,终究有人会提,说说你们的看法吧!但群臣仍保持沉默,“众心知不可,然莫敢发言,迟疑者久之” 。
司礼太监兴安见群臣不语,厉声道“此事今不可以、不肯者不用佥名,尚何迟疑之有?于是无一人敢违者,其议遂定 。”,“疏下之明日,礼部尚书胡濙,侍郎萨琦、邹干集文武群臣廷议 。众相顾,莫敢发言 。……司礼太监兴安厉声曰:‘此事不可已,即以为不可者,勿署名,无持两端 。’群臣皆唯唯署议” 。
签名的大臣极多,包括公侯将相不下数十人,“联名合奏,父有天下,必传于子,此三代所以享国长久也 。惟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 。今黄矰所奏宜允” 。见群臣就范,景帝反倒谦虚起来,向皇太后请旨,皇太后见群臣联名易储,也不好反对,于是宣谕“只要宗社安,天下太平,今心既如此,当顺人心行” 。改换太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
景泰三年五月,景帝更封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朱见济为太子 。在诏书中,景帝称“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本固于万年”,不但自己要当皇帝,而且要子孙后代也永远当皇帝 。事后,景帝又对群臣进行封赏,并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对于首倡易储的杀人犯黄矰,景帝也没亏待,“令释矰罪,进阶都督” 。在特定时间特定背景下的一道奏疏,不仅让一个残忍的灭门案凶手逍遥法外,而且加官进爵 。为了传位亲子,景帝已经置《大明律》于不顾 。
这些变故对朱见深来说没有产生过太深刻的印象,无论因孙太后私心被立为太子,还是被景帝废掉,都没有太多的影响到他 。一直以来,他在孙太后的监护下生活,照料他饮食起居的便是那位万姑娘 。正因为他没有受到影响,所以他登基为帝后,才对长辈的权力斗争显得超然 。

明宪宗朱见深是历史上被废立次数最多的太子 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 明宪宗朱见深真的被低估了吗?

文章插图
重为东宫
景帝处心积虑得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太子,可惜的是,朱见济在景泰四年十一月就因病夭折,而朱见深在万贞儿的照料下却长得结结实实,看来笼子里的鸡是不如野鸡生命力强,朱见深没能像平常的皇室子弟一样,享受特别安逸的环境,倒是自然成长,这不能不说因祸得福 。
景帝在位期间,任用于谦整顿军务,对受灾地区减免税负,发展经济,同时对边境少数民族的动乱高度重视 。同时,景帝知人善任,派当初主张南迁逃跑的徐有贞治理河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明朝恢复了往日生机的同时,景帝还遣进士王重等二十九人分行全国各地﹐博采有关舆地事迹﹐又命陈循、高谷、王文等总裁根据永乐年间集录的地理之类的书籍、资料,编辑整理成书,至景泰七年五月书成,名《寰宇通志》 。
从种种表现看,景帝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可随着朱见济的死去,景帝有点颓丧了 。偏偏景帝没有其他子嗣,这样朝廷上下便开始酝酿重立朱见深为太子 。率先发难的是监察御史钟同和礼部郎中章伦 。钟同的奏疏如下:“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 。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 。沂王天资厚重,足令宗社有托 。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祖宗无疆之休 。”“天命”二字刺痛了景帝的内心,等于揭了景帝的伤疤,更可恼的是章伦的奏疏中,直接指责景帝食言,景帝勃然大怒,将二人下狱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