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日军为什么能够横扫东南亚?

当中国抗战进入1941年时,日本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要迫使中国屈服就必需切断中国的外援通道,控制南中国海和滇缅国际公路,这就势必拉长战线,延长时间 。日本终于意识到这是一场长期的作战,中国不是三个月就可以打下来的 。而要进行长期作战,不控制东南亚的战略物资,特别是石油,是不能支撑下去的 。是年七月,当美国实行对日本石油“禁运”时,日本本土的石油储存量仅能维持战时消费一年半,而要使中国屈服,日本陆军部最乐观的估计,还得持续三年 。对日本来说,“油尽而退”自动回到“七七事变”前的状态是根本不予考虑的,除了把战争进行下去,日本别无选择 。于是日本陷入了一连串灾难性因果关系组成的“死亡之旅”:要使中国屈服,就必须把战争进行下去,要使战争能够进行下去,就必须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和铁矿石等必需的战略物质,而东南亚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要夺得这些战争物资就必然卷入同美、英的战争 。
日本参谋本部原来一直存在着“北进”和“南进”两派之争,“北进”派力主在时机成熟时进攻苏联,向西伯利亚方向扩张 。“南进”派主张向东南亚扩张 。就一般正常情况而言,苏联经过“十月革命”、内战、被波兰击败以及苏芬战争,比英、美弱得多,“北进”是个相对稳妥的扩张方案,“南进”则要同西方列强“硬碰”,十分冒险 。1941年下半年,苏联在德国闪击下屡战屡败,大部主力被歼,首都莫斯科危在旦夕 。如果日本在国家战略方向上选择了“北进”,定然会不顾《苏日中立条约》的约束,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一千载良机,配合希特勒德国出兵苏联远东地区(像战争末期的苏联不顾该条约的约束,加入对日本作战一样),日军陆军可穿越蒙古截断西伯利亚铁路,空军可以简易的前进机场来实施对乌拉尔以东、西伯利亚的后方重工业、军工生产地区的轰炸,日本强大的海军可以攻击苏联远东海岸线上的任意一点并实施登陆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在战略上处于两个强国的两面夹击的态势下,则必败无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战时的俄国和法国如果同德国“单挑”的话,根本不是对手 。何况二战初期苏联远远不如一战时候的德国,怎经得住德国和日本的两面夹击?苏联同日本鉴定“互不侵犯条约”本身就说明它非常害怕陷于两面作战的绝境 。西方研究苏德战场的权威学者、英国人艾伯特·西顿认为:“当然日本如果能在6月份也参加对苏战争,而不是在年底去攻打美国和英国,德国或许能在年底赢得胜利;……”
可惜在1938年7月30日—1938年8月11日的张鼓峰事件和1939年5月11日—1939年8月27日的两次诺门罕战役中,苏联人给日本留下了深刻而惨痛的印象 。这使日本人对“北进”一直持谨慎态度 。而且随着一个以前从未被狂傲的日本考虑过的、巨大的变数突然出现——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坚持抗战,使得欧亚战略格局发生完全出乎常规的变化 。迫使日本被迫放弃“北进”,只能选择“南进”并同英、美交战 。
为此日本海军的山本五十六大将精心策划了一个偷袭珍珠港的计划 。日本联合舰队的突击部队经千岛群岛,绕个大圈子,人不知鬼不觉地从北面南下夏威夷群岛,然后,趁日出之前,在离珍珠港约三百英里的地方,用三百六十架飞机发动进攻 。美国八艘战列舰中有四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 。仅仅花了一小时有余,日本就控制了太平洋 。
而与之配合的日本陆军的进攻,经过了一年左右时间的去准备 。日本陆军统帅部从1940年年末便开始编制对美、英、荷的进攻计划 。对每个打算侵略的地域,都事先拟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然后汇总起来编制综合计划 。最后,再把陆军的作战计划和海军的作战计划统合到一起,研究协同作战方案,共约经过十个月之久 。到1941年8月左右,海军陆军的协同作战计划大体上已经完成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