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个性化App围猎年轻人,大厂慌了( 四 )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 Z世代所引爆的潮流文化、种草文化还有改变的社交习惯 , 都是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反抗” 。
在吴晓波的论述里 , 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充满了压抑感的等级社会 , 它既表现在宗族的内部 , 也体现在公共社会层面 ,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战战兢兢 , 情感生活十分苍白和乏味 。
而各种垂类社区的出现 , 如同一个突然出现的新世界 , 让压抑日久的人们可以戴着面具 , 实现一次不需要节制的狂欢 。
但比起上两代 , 他们更早地表现出成年式焦虑 , 对未来充满担忧 。
新浪微博社会化营销研究所发布的《时尚2020 , 潮Z看!Z世代时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 , 在定性调查中 , “孤独”、“自我”、“焦虑”常常是Z世代的代名词 , 但他们同时又创造了“雨女无瓜、柠檬精、锦鲤”等有趣生动的95后专属词汇 。
然而正是这群“生存焦虑”和“享受兴趣”并存的Z世代 , 正在寻求主动突破舒适圈 , 彰显自己的个性标签 , 展示出“敢赚敢花”的生活态度 。
这也是为什么 , 各大网络社交APP还能在微信的霸权之下肆意生长 , 小红书、得物能够搭建起独立于淘宝、京东巨头之外的“潮流帝国” 。
写在最后
世代社会学理论起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的《论世代问题》一文 , 他将世代从本质上看作一种社会现象 。
Z世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 , 生活方式与之前的世代相比 , 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 。 他们从关注柴米油盐的“社会人”中蜕变 , 成长为带着特有符号的新生代 。
而就是这样自我意识强烈的一代人 , 不拘泥于传统 , 喜欢以“兴趣会友” , 催生出了新兴网络社会文化的发展 。
而就像当初微信替代了QQ一样 , 随着Z世代的不断推动和下一代人的继续更迭 , 我们也会不会迎来逛着Soul、小红书等新兴APP , 怀念着以前微信、淘宝的时光呢?
或许 , 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