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怎么来的 过桥米线怎么来的故事

过桥米线的由来:
1、起源传说一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 。
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 。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 。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
2、起源传说二
传说蒙自城的南湖旧时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 。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 。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 。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 。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 。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佳,把热量封存在汤内 。
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 。后来不少都效仿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
经过历代滇味厨师改进创新,“过桥米线”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
3、起源传说三
当年秀才攻读,其妻子为避免其丈夫食用时过凉,就将汤内倒入热油以保温,其丈夫使用时汤面仍然很热,需用小碗冷食 。就将砂锅内的米线用筷子重置于碗中,米线将两碗架作一桥,有妻子送米线过桥之意,故称过桥米线。
4、起源传说四
清代道光年间云南省建水县进士出身的李景椿(曾任山西省稷山县知县)所创 。
5、起源传说五
传说有一书生,喜欢游玩,不愿下工夫读书 。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 。夫妇之间,感情很深 。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 。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晌生 。
书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 。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 。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 。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 。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 。
【过桥米线怎么来的 过桥米线怎么来的故事】因操劳过度,晕倒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 。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 。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名声不胫而走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