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自研芯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真的只是商业噱头这么简单么?

小米科技|自研芯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真的只是商业噱头这么简单么?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自研芯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真的只是商业噱头这么简单么?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自研芯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真的只是商业噱头这么简单么?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自研芯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真的只是商业噱头这么简单么?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自研芯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真的只是商业噱头这么简单么?

文 | 小伊评科技
对于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 , 作为目前国内手机市场唯一成熟的自研手机SOC , 虽然它在江湖上的地位是公认的 , 但是在业界不乏有批评的声音 。
包括某公司高管在内 ,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的麒麟芯片 , 只是华为包装出来的一个华丽的卖点而已 。

毕竟海思麒麟采用的也是ARM的公版架构 , GPU的性能也一直不如高通 , 在峰值性能方面也根本达不到苹果A系列所以他们就主观的认为麒麟处理器相比于其他手机厂商所采买的高通骁龙以及联发科的芯片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 他们更倾向于把华为海思麒麟处理器的成功归结为商业上的成功 。
自研猪肉不香的言论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么?当然不是 。 很多人其实都忽略了芯片内在的价值 。
可以这么说 , 在手机行业整体进入深水区之后 , 是否拥有自研芯片就是衡量一个手机厂商能否在高端市场拥有立足之地的核心指标之一 , 因为很多人都忽略了自研芯片真正的价值 。
自研芯片缘何如此重要?1、自研芯片能够最大化地和手机系统进行深度匹配 , 让整机的运行更加稳定和高效 , 让用户的体验更加稳定 。
比较关注数码行业尤其是手机行业的消费者 , 这两年对于\"芯片调教“这个词应该都很熟悉了 。 那么什么是芯片调度呢?说白了其实就是让手机芯片所输出的性能和当下消费者正在进行的任务所需要的算力进行匹配 , 以此来达到平衡功耗以及性能的目的 。

大家都知道 , 现阶段的手机芯片大多采用的都是三丛集的设计模式即\"1+3+4\"的架构设计 , 根据最新的消息 , 高通下一代SOC甚至会采用四丛集的架构设计——即”1+2+2+3“ 。
【小米科技|自研芯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真的只是商业噱头这么简单么?】最早采用此类架构设计的芯片公司是联发科 , 代表芯片是联发科X20 ,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10核心SOC 。 只不过当时由于芯片技术不够成熟 , 这套架构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 此后最先采用该架构设计的芯片就是华为海思的麒麟980 , 它采用了全新的2+2+4的结构设计 。

那么这种架构设计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让手机芯片拥有更加灵活的核心调度模式 , 可以更加精细化地进行性能分配 , 这就是ARM在2018年公布的DynamIQ技术的本质 。

简单来说 , 此前大家常见到的双丛集设计 , 在运行一个程序的时候只能用一个丛集中的核心进行数据处理 , 要么全大核上 , 要么全小核上 , 性能输出其实是非常极端 , 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 如果现阶段手机SOC还采用这样的设计逻辑 , 那续航得崩成什么样子 。
但是在DynamIQ技术出现之后 , 核心之间的协作变得更加的顺畅和高效 。 手机厂商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对不同的运作核心进行调整 , 譬如可以是1颗大核心+两颗小核心进行功能输出 , 也可以是由一颗大核心带两颗中核心进行输出 , 自由度非常高 , 可以适应更加微观的使用场景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