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著名品牌推广人冯志亮先生谈日本漫画的发展史——整整一百年的漫画变迁( 四 )


手冢的漫画大大超越二战前的故事漫画 , 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的漫画画面构成具有显著的特征 , 即运用电影的拍摄技巧 。 他制作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拍摄一样 , 有变焦、广角、俯视……变幻无穷 , 令读者爱不释手 。 手冢治虫追求的是漫画与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 。
另外 , 山川总治的《少年王者》和福岛铁次的《沙漠的魔王》进一步完善了漫画 , 使孩子们能在幻想的世界里遨游 。
【动画时代的到来】
日本从战后的混乱中开始康复 , 革新和保守的对立进一步加深了 。 仿佛是为了摆脱喧闹的市井生活 , 漫画界涌现出很多朦胧作品 。 石森章太郎的处女作《二级天使》是一部童话喜剧 , 其手法如同幻想电影一般 。 获得第一届文艺春秋漫画奖的谷内六郎的《离家的孩子》是一部反映郁郁寡欢的乡愁和童心的幻想曲 。
1956年横山光辉的《铁人28》开始连载 , 与《少年》杂志上颇受欢迎的《阿童木》平分秋色 。
1957年 , 堀江卓的《风车剑之助》开始连载 。 同年 , 前谷惟光的《机器人三等兵》作为时代剧漫画的宠儿出版发行 。 少女漫画中的女作家也大展才华 , 开始与男性为伍了 。 名列榜首的是上田俊子、牧美也子、花村英子等 。
横山隆一的《阿福》和冈部冬彦的《小男孩》等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漫画也开始走红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一时期在大阪 , 连环画开始萌牙 , 月刊《影》和1957年创刊的《街》成为连环画的基地 。 最早使用“连环画”这个名称的 , 也是在《街》杂志社工作的辰已嘉裕 。 1959年在大阪以辰已为首 , 斋藤隆夫、佐藤雅旦、石川文安等人组织了连环画工作室 。 曾经是少年漫画家的千叶铁矢 , 以一部《地下室魔球》获得了成功 。 同时他还画少女漫画《123和456》 。
石林章太郎也不例外 , 既有少女漫画《奇怪的孩子》问世 , 又有被称之为少年漫画代表作的《机器人009》 , 显示出同时连载的雄厚实力 。 60年代初期 , 日本涌现出一群青年漫画家 。 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 , 创作了大批诱人的漫画作品 。 这时 , 日本漫画界又出现了一股新的潮流 , 即所谓的“租借连环画”(这类作品主要是供给小摊贩租借给人看) 。
租借连环画的主要读者层不再是少男少女 , 而是那些在日本高速经济增长中 , 从日本各地大量涌入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中的青年人 。 可以说 , 租借连环画唤起了成年人对漫画的需求 。 无论在画技、故事情节 , 还是在日常感和现实感的追求上 , 租借连环画与手冢治虫的故事漫画都有明显的区别 。 作为这一派的著名漫画家有白土三平、水木茂、斋藤隆夫等 。 他们把自己的作品称之为连环画 , 其目的就在于表明自己与手冢治虫的不同之处 。 如果作个特征比喻 , 手冢的故事漫画具有陶器般的朴素、柔和;而连环画却极似瓷器那样硬质、严谨 。
1959年讲谈社的《少年杂志》、小学馆的《少年星期日》等周刊杂志纷纷创刊 。 同年 , 东京电视塔建成 , 家庭电视机拥有台数已超过700万台 。 从此 , 战后一代人便在电视的影响下成长起来 。
随着电视突飞猛进的发展 , 颇受欢迎的漫画开始被搬上银幕 , 《月光假面》(原作川内康范 , 绘画桑田次郎)的巨大成功加快了漫画电视化的步伐 。 手冢治虫的《奇异的少年》在NHK被列为连续播放节目 。 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深入人心 , 《铁人28号》、《8号人》(原作平井正和 , 绘画桑田次郎)和小岛功的《仙人部落》也大获成功 , 这些都是带科幻性质的动画片 。
而赤冢不二夫的逗笑漫画《阿松》 , 虽然在电视上播放了 , 却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 以写实风格推出的电视连续剧《丸出夫》和《肯尼迪骑士团》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 , 前者反映的是激烈的升学考试状况后者以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刺事件为序幕 , 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生活 。 越南战争爆发后 , 以村山知义的《忍者》为首 , 掀起了一场“忍者风暴” 。 藤子不二雄的《怪物Q太郎》被改编成动画片 , 这是科幻动画片以外类型的动画片首次获得巨大成功 , 伴随着主题歌一起在全日本掀起一股热潮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