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政府|中科之声专访洛克特视效聂华军:技术创新+传统文化 打造尖端文化IP( 二 )


聊数字艺术
其实数字艺术比较宽泛,是这几年才提出来的概念,因为互联网步入5G时代,无论在电脑端还是手机端,视频的播放量都会越来越大,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数字艺术实际上是一个泛艺术的概念,它包括了影视特效,但影视特效尤其是电影特效,它可能是比较高维度的数字艺术,因为这个是最难的。
作为“第七艺术”,电影艺术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部包含在内,它本身就是最难做的。所以电影特效,可能也是数字艺术里面最高的一种艺术,也是最难的一种艺术。
画油画的去电脑上画画,你不能说它就没有价值、没有艺术,它还是有艺术的,只是说从工业流程或者团队协同来说,电影流程是最难的。它不像做广告,做广告可能一个人就能把一个片子做完,拍短视频,一个人也能做,但是电影就要这套流程。就刚才说的,从概念设计到静态分镜头、动态分镜头、再到模型、材质、灯光、毛发、布料、解算、特效、合成,它是一条完整的链条,这一定是创作组才干得了的事,没有十来人协同合作,是出不了一个镜头的。
龙岗区政府|中科之声专访洛克特视效聂华军:技术创新+传统文化 打造尖端文化IP
文章插图
△聂华军在确定分镜头设计
数字艺术和影视特效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数字艺术更泛,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现在的墙体投影、数字文旅、裸眼3D以及沉浸式餐厅,都已经出现这种数字艺术了,它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
聊国漫、国潮
中国这几年发展越来越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成果,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现在缺的反而是精神消费,也就是文化产品。国漫发展之所以越来越好,或者说国潮开始出现,其实是因为现在的新一代,也就是我们说的95后、00后已经对中国有足够的自信,他们不像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们,要去“崇洋媚外”。我们那时学任何东西都得去国外,因为在中国找不到。
当年学特效,我们得去好莱坞,去旧金山、去皮克斯待一段时间,在那里你才能接触到影视特效的制作流程和技术,但现在不需要。一是70后80后已经学有所成并把那些东西带回了中国,二是现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使得知识更容易传播,不像我们当年找个资料,网上都没有,就算买个光碟寄过来也得个把月,那时找资料就这么困难。
如今国潮、国漫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之后可能有更多的电影能获得更高的票房,甚至是现在的盲盒以及类似故宫文创的产品也卖得相当不错,按我理解就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已经到了可以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自信展示和输出的时候了。
龙岗区政府|中科之声专访洛克特视效聂华军:技术创新+传统文化 打造尖端文化IP
文章插图
△聂华军接受中科之声采访
至于怎么创新融合,我认为不管是做电影,还是做文创产品,或是做数字艺术设计,国潮、国漫这种创作要遵循一个东西,也就是对国潮要有深刻理解,国潮=国魂+潮型。“国魂”是要有中国文化的魂,要把中国文化作为理念去创作很潮的“型”。
就像哪吒那个样子,那个烟熏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哪吒?为什么又有那么高的票房?其实它做对了,因为它有很潮的“型”。“型”可以是外形、造型、形式,各式各样的,只要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要95后、00后年轻一代接受,要这个时代的人民能够理解。
除此之外还得回归中国文化的“魂”,这是我理解的国潮真正的核心。《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这样,哪吒既是古代神话人物,但又和现代人很接近,我们看得很轻松,也可以有共鸣。其实做文创产品、做数字创意也是这样,是可以相通的。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