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联想最新推出的拯救者Y9000X为例 , 其搭载的Intel 12代i7处理器在野兽模式下的性能释放可以达到80W以上 , 对于目前已经大范围普及的100W PD快充来说已经十分接近功率上限 , 但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这才仅仅是CPU的功耗 。
大头的还在后面 , 拯救者Y9000X搭载的3060显卡性能释放可达100W , 加上上面CPU的功耗 , 180W+ , 如果仅仅是使用100W PD去充电的话不仅不会充电 , 反而会肉眼可见的掉电 。
退一步讲 , 就算100W PD快充能达到收支平衡 , 让电脑不掉电 。 但笔记本自身会根据充电功率实时调整性能(亮度、帧率或是存取速度)释放 , 显卡、CPU并不能实现最优的性能 。
并存的局面
在以前 , 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接口就只有DC圆口或者方口的充电接口 , 充电器不通用 , 想要为笔记本电脑充电就只能选择专门的充电器 , 这不仅让笔者想起来了现在Android机使用大功率快充必须要原装充电器一样 。
硬件上 , 虽然接口已经统一了USB-C , 但在软件层面快充协议的不同并没有使得快充协议真正的通用 。 不过好在现在手机厂商都在不同程度上兼容PD快充标准 , 让自家的手机即使使用常规的PD充电器也可以实现快充 , 只不过功能较慢而已 。
说回笔记本 , 我们都知道USB-C接口是趋势 ,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手机 , 也适用于笔记本电脑 。 现在USB-C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笔记本电脑的机身上面 , 但和手机相同 , 功率的限制导致厂商不能把所有的充电任务全部交给USB-C , 或者说软件层面的USB PD快充协议 。 手机上快充大家各自为政 , 从目前来看还很难统一;而电脑上则是因为现在大范围普及的USB PD 100W的快充上限无法满足一些性能本的功率需求 。
USB PD3.1快充协议已经到来 , 但要落地以及大范围商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技术往往是要优先推出 , 随后才会有厂商去适配 。 快充的实现是需要充电器、线材以及终端设备共同支持的情况下才走得通 。 虽然MacBook Pro 16 2021已经率先支持了PD3.1 140W快充标准 , 但也仅限于自家的MagSafe接口 , 如果换用支持240W快充的C2C线材通过机身的USB-C接口为电脑充电最高也要卡在100W上限 。
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 , DC充电接口为主 , USB-C接口为辅 , 是目前比较好的局面 , 也是现在大部分笔电厂商采用的策略 , 至少实现了除了原装充电器外 , 还可以使用PD充电器充电 , 虽然慢点;这一点和现在手机自家的百瓦快充、第三方PD的18W、27W快充、手机的无线充电殊途同归 。 所以 , USB-C接口是趋势 , 这没问题 , 但就论快充来讲 , 在一些性能笔电上 , 厂商自家的DC充电接口和通用的USB-C接口还将持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
总结
回到最初的问题 , 为什么大功率笔记本不用C口充电?一方面是高昂的充电原件制作成本和可实现设备的限制 , 另一方面是现阶段下100W PD充电功率的限制 , 虽说功率不够 , 在低负载或是关机的情况下也可使用PD充电 , 但既然是大功率笔记本 , 自然是需要高性能释放 , 一般用户都是边冲边使用的场景 , 就会出现充电愈来愈少的情况 。
另一方面会出现边际效应 , 电池容量、显卡、CPU性能缩水的情况下 , 厂商为何不直接制作轻薄本呢!因此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定位轻薄的大功率笔记本 , 而且大功率笔记本要在动辄150W以上整机功耗的情况下非得强行上个100W不到的充电器 , 本身就违背主流大功率笔记本的“厚重”的模具设计 , 并且即使配置市面上的轻薄的100W的PD充电器 , 整体观感依旧是“板砖” 。
相关经验推荐
- |为什么游戏手机和影像旗舰那么火,音乐手机却没落了呢?
- 软件|为什么台式机用了七八千会很卡?
- iPhoneSE|明明大屏更受欢迎,为什么苹果不推出5.5英寸的iPhone SE Plus?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摄影师选择用手机拍照?
- it芯片|“我在办公室”为什么不能说I'm in office now?
- 折叠屏|iPhone15的展望,搭配USBC口和高变焦摄像头,为安卓完美切换苹果
- 光峰科技|为什么说光峰科技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更先进?
- 抖音|为什么很多人一边购买小米手机,一边骂小米手机呢?你知道原因吗
- 努比亚|大屏幕的电视价格很便宜,反倒是手机越来越贵,究竟是因为什么?
- 华为|马化腾很无奈:为什么你们都将QQ号卖了?网友:可以换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