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常识教育辅导 社会常识素养课( 二 )


2.从生活技能到“避坑”技巧,课程目标指向“育‘全人’”
“证据如何影响被法官认定的事实?比如借钱 , 明明借了,没有有效证据,可能被认定为没借;虚假证据却没法质证,明明没借却可能被认定为‘借了’ 。”在华北电力大学王学棉教授“生活中的纠纷与解决”课堂上,王教授一正一反举例“挑战”着大家固有的认知 。“这一课很能指导实践,不少同学开始意识到‘原来证据如此重要’,逐渐培养起留存购物小票、发票、打车票的习惯 。”
“生活中到处都是纠纷,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事例,一些人因为找不到合理的处理方式,最后把一件小事弄得不可收拾,甚至酿成悲剧 。”作为第一批国家精品慕课的授课人,王学棉这样阐述开设课程的缘由 。
“很多大学生对专业能力很重视 , 但不是光有专业知识就能够在社会上生存,还要掌握很多基本技能,其中就包括法律常识 。”王学棉表示 , “例如,购买了电子书,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就把内容上传到网上是否侵权?写学术论文如何避免抄袭和学术不端?这些问题学生大多会遇到 。如果不具备基本法律常识 , 可能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都不自知,相反,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也不知道如何维护 。”
类似的课程还有很多,四川大学开设的“财富的理性本质——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从学生个人成长、商业文明进步及二者交互发展的角度,引导大学生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 , 领会金钱的社会价值和局限,认识财富的理性本质和变迁,提高学生的财经素养 。
【社会常识教育辅导 社会常识素养课】 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大学生形象与礼仪”帮助学生认知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让自己生命阶段性的成熟更加完善” 。
跟大厨学做菜、跟校医学急救,花卉培养、理发技能……每周三至周六,多样的劳动实践课堂会按照课表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准时开讲,激发同学们探索、创造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我认为这类课程意义很重大,是对学生开展‘全人化’培养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实行大类培养的初衷也在于此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不再是‘精英教育’,‘全人教育’非常重要 。”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教学研究室主任刘媛表示,学校开设了法律、财经、健康类素养课,近年来“常讲常新”,给予同学们更多选择 。
3.从新讲法到新形式,素养培养“走心也走新”
即使是非法学专业学生 , 在这门课上也过了回“法官瘾” 。
2021—2022春季学期 , 清华大学公选课“法律基础”的考核不再是期末笔试或“小论文” 。教学团队集体研讨并精选若干国内外法律热点与经典案例,如昆山反杀案、泸州遗赠案等,要求选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判决书为基础对上述司法案例展开研究,并以“课堂展示+文字报告”形式完成考核 。
“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阅读法律文书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实务工作,亦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案例背后隐含的法理,以例促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负责人介绍,该课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丰富的法律素材,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法律著作,把握法律的丰富细节 。
理工科学校社会素养课“师资难求”,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慕课的形式和其他学校互认学分,共享优质资源;为避免“捞学分”“凑课时”,长沙学院法学通识课引导学生拍摄情景剧、翻转课堂、情景式教学,实现“三贯通三融合” , 提升教学效果……融入思政教育、社团活动、朋辈交流活动、就业指导,社会素养教育培养面不断扩大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