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愤然作怀古 采桑子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二 )


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有封狼居胥意”,先后组织了多次北伐 , 但最终失败告终 。元嘉二十七年,刘义隆组织急于事功,轻启兵端,开始了第三次北伐,但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鲜卑族)击败 。
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今日南京市六合区东南的瓜埠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之后掠居民、焚庐舍之后,回到了魏国 。
拓跋焘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魏国实力大增;而反观刘义隆只落得了“仓皇北顾”,国势一蹶而不振的下场 。
【辛弃疾愤然作怀古 采桑子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愤然作怀古 采桑子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文章插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烽火扬州路”,作者怀古转入伤今,转入当下时局 。
作者回忆四十三年前江北人民反抗异族统治不屈的斗争,豪情万丈,而自己也有幸参加到这战火弥漫的的斗争中 。
那烽火连天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那一幕幕遗民不屈不挠抛头颅洒热血反抗异族战斗,至今想起来都豪情万丈,令人激动 。
后来辛弃疾南归,原想凭借宋朝国力,恢复中原,不料南宋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蹉跎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 。
而那位曾经的侵略者,双手沾满汉人鲜血异族君主拓跋焘的祠庙如今却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祠社香火旺盛,这是多么可悲可怕的现实 。
如果再不收复故土 , 民心日去,大势将无法挽回 。任谁见此情况,都会心生悲愤,何况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辛弃疾 。
事实确实如此,在后来宋金、宋蒙战争中,北方汉人多有为将为兵者走向宋朝的对立面,因为经过时间推移 , 他们对南宋的归属感,远远比不上统治他们的异族政权 。
辛弃疾愤然作怀古 采桑子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文章插图
这首词豪壮悲凉 , 义重情深,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表明辛弃疾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坚定立场,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 , 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