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大自然


恋大自然

文章插图
恋大自然本文转自作者 | 张乐愚
从山间露营到城郊种田 , 对于健康和疗愈的重新认识,正在不断激活现代都市人身体里的“野性” 。
【恋大自然】
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正在以各种各样方式,开启在自然和城市之中的“通勤” 。

有的朋友每到周五就会收拾起固定的露营装备 , 在周六早晨趁别人还在睡梦之中的时候,开车到城市郊区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在露营大军来临之前,抢占一个绝佳的观景位,安营扎寨 。

有人从前年开始就置办了徒步的装备,每个周末都跟随户外组织,进山远足 。今年以来,他感觉现在很多热门路线的报名,有点像是当年抢周杰伦的演唱会门票,手稍微慢一点,名额立即报满 。

有孩子的朋友们的行动则更为彻底 。最近,城市里的中产家庭开始流行在郊外租下一处农家院落,改造一番之后,每逢周末拖家带口去郊外住上两晚,养花种菜 , 呼吸山里的空气,享受短暂的世外桃源生活 。

“放松”是我每每在大山之中行走的感受,将自己彻底从钢筋水泥的日常之中扯脱,从严密紧张的日程表之中扯脱 , 从习惯性将电脑、手机作为人体延伸的状态中扯脱,从一切“意义”之中扯脱 。这会让人上瘾 。

在疫情的第三个年头,越来越多的运动也伴随着这股浪潮从小众走向大众,徒步、露营、溯溪、攀岩……与其说这些是城市里人们的一种潮流,不如说这是城市里的人们共同发出的一种“自救信号” 。

世卫组织今年初发出提醒,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增加了25%,并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还将高居全球疾病负担的首位 。

这不由得使人们联想,我们与自然接触越来越少和抗抑郁药依赖越来越大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医学已经在极力证实,当回归、融入自然的时候 , 人们的身心也会受益 。

在2014年至2016年,英国有近2万人参加了《投入自然环境调查监测》(the Monitor of Engagement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urvey) 。随后 , 科学报告期刊在2019年发表了论文称,每周花120分钟或更长时间从事户外活动的人表示,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好,幸福感更强 。

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出“自然体验”的处方(Green Prescription),用于缓解压力和保持身心健康,这也被称为“自然药丸” 。

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约翰?瑞迪和理查德?曼宁在合著的书《医生最想让你做的事》中这样提醒人们:“纵观人类数万年的漫长历史 , 人不是机器,而是有野性的动物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更为直接:“Go Wild”(去野) 。简单而言 , 如果我们想向进化赋予人类的身体表示敬意的话,更为直接的表达的方式就是“去野” 。

尽管这本书为现代人的健康而写,我却从中读出了一种后城市文明生存哲学的意味 。而与其说是疫情直接导致精神疾病的增加,不如说是将本该发生的事情提速到来 。

想想地球已经存在了近50亿年,而人类的孕育不过是数百万年前的事,人类拥有城市文明也不过短短上千年历史 。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具有更强大的孕育和支配力 。人类的进化是在野外环境下发生的,这种野外环境也造就了人类 。现代人仍然携带着过去相同的基因几乎完全没有变过 。

所以首先需要弄明白的一点是,经过生物进化后的人类基因并非是为了让我们具备整日坐在电脑前面的能力,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更广阔的自然界生活做好准备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