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鲜?李氏朝鲜李设( 二 )


17世纪后,私营的手工业场取代了官营的工?。?刺激了为出售而生产货物的手工业发展 。商业活动的增加还促进了商业性农业的兴起,而商业性农业的兴起又促使农村生活开始性发生变化 。朝鲜的宫廷用度、百官俸禄都来自田税米谷,此外一切恒常及临时使用之物,如丝绸、药材、马匹、衣料、纸张、菜蔬等等均责之于土贡 。英祖之前的几代国王对此制度进行改革,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边远地区将贡物折成米,然后用米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称之为贡价米 。在山区允许缴纳土产来代替粮食 。贡价米发到各个衙门手中,由其自行采办所需物资,或者交人承包采购 。承包者即为“贡人”,后来发展成朝鲜商人的主力 。
18世纪,朝鲜的国内和国际商业活动量迅速增加,通过经由行会组织扩大的垄断和批发销售,出现了资本积累 。许多从事贸易的商人集中在汉城 。政府核准的商店即领有执照的贡物供应商与街巷小店主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融合到一种垄断和批发体制的结构之中 。临时商店的设立原来是为了满足人民在特殊场合(如科举考试、国王出巡和其它全国性大事等)的需求,但是这些店铺在这种场合过去后,仍继续向普通百姓供应食品和杂货 。这些店铺是由小店主在临时搭起的棚屋里经营的,他们不管怎样都依赖批发商 。批发商的价格方针对汉城百姓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 。手工匠往往成为个体生产者 。有些人甚至发展成工厂厂主,取得了销售自己产品的垄断特许权 。在一些情况下,仅仅做经营某些商品的批发商比从事物品生产更有得可图 。在商人和手工匠中,藉对已获得特许的的商品作少许改进而创立一种新商品来获得特许证,已成为一种风气 。特许证确保垄断和受到政府保护 。朝鲜义州地区所谓的“湾商”(首领为当代巨富姚舜沃)垄断了来自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商品贸易 , 还有一些批发商在全国有着人参销售网 。此时朝鲜人参生产已经从单纯的采集山参和在山间种植人参发展为大规模的参田 , 并将采摘的人参蒸干加工制成红参 , 在中国深受欢迎 。
到英祖时期,朝鲜和清朝、日本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 。其中除了中朝边市贸易的牛、马、盐、铁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清朝的人参贸易 。人参贸易又称为八包贸易,每包人参为10斤,朝鲜允许到中国的使团—所谓“燕行”人员—每人携带八包 。后来因朝鲜边民越境采参伤害中国地方官员 , 朝鲜政府停止人参出口 , 使团按每斤人参25两白银计算 , 可以携带2000两白银去中国购买商品 。后来为了防止白银过度外流,又折合成价值2000两白银的朝鲜货物,如皮毛、纸张、海产干货等杂物 。高级官员可以携带一个半八包(3000两白银)的货物 。由于使团内象译官等低级官员资本短缺,于是私商趁虚而入,或贷款给译官,或直接为使团提供包参和包银 , 从中国购买商品 。他们出售人参和朝鲜其他产品来换取日本的白银、中国的织物、日用杂货、金属品、书籍、药材、染料 , 还有朝鲜王室所用的药材、珠宝、苏杭绸缎等奢侈品,采购量相当大 。一些朝鲜巨商为了追求利润,甚至充当使团的马夫、奴子,随同使节团前往中国 。
从朝鲜输送到清朝的商品包括马匹;貂、水獭、青鼠、豹等毛皮;海参、鲍鱼、虾、鱼、海带等海产干货;金、银、铜、豆锡、生铁、钢铁等金属;白纸、壮纸、桑皮纸等纸张;人参、胡椒、白矾、干姜等药材;丹木、槐花等染料;梨、苹果、柿、栗等干鲜果品 。从清朝输入朝鲜的有牛、羊、骡、驴等牲畜;剪刀、镊子、针、床炉、釜、皮箱、马鞍、雨伞、木箸、算盘、梳子、纽扣、烟袋、眼镜、瓷器、毛绵纸、斗方纸、火石、火镰、笔、墨、砚、铜壶、锡壶、指南针等日用杂货;各种金属制品如铲、犁、铧、锯等工具;金、银、铜制钱等通货;棉花、棉纱、生丝等纺织原料;各种棉布;各种锦缎绫绸;各种男女成衣、帽子、鞋袜;各种染料;各种食品;各种药材;各种书籍;乃至于进口珠宝玉石、漆器牙雕、家具古董、钗环首饰、自鸣钟、自鸣琴等西洋玩好、猫狗鹦鹉等珍禽异兽 。此外还有清朝严禁出口的天文、历法、地理、历史类书籍,以及牛角、火药、硝石、硫磺等军用品,米、豆、麦等谷物 , 以及生丝铜铁等物,主要是由使团私带和走私进口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