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鲜?李氏朝鲜李设( 三 )


除了中朝贸易之外,朝鲜的廛贡商人还作为中日贸易的转口商,用从日本贸易得来的白银到中国购买丝等物,再将中国的丝出口到日本换取白银 。朝鲜“贸白丝于清国者,皆入倭馆,则辄得大利 。白丝百斤,贸以六十金,而往市倭馆,则价至百六十金 , 此大利 。故白丝虽累万斤,皆能售之” 。在英祖时期,开城的商人(松商)在人参批发和出口贸易活动中与汉城、义州的同行(京商、湾商)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进行三方国际贸易 。他们从朝鲜寺庙里的生产者那里大量买进纸张(高丽纸),从东部海岸买进海带、海参等干货 , 从中部和北部山区猎人那里买进水獭、豹、虎等野兽的毛皮,从中国进口白丝、锡,从日本进口红铜、铁器,这些商品都是用来进行这种三方国际贸易的 。此外,朝鲜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 , 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 。在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 。李重焕在《择里志》一书中 , 李寅文在画作《取之不竭的江山》中,分别叙述和描绘了贸易船只经常来往于这些边远港口的情景 。后朝鲜政府规定造参以松商(开城商人)为主,出口则以京商与湾商(汉城、义州商人)为主 。尤其湾商到了林尚沃的时代,不仅如前文所说垄断了国内贸易 , 而且还代政府收税、经营银钱兑换、经纪海外贸易 。
朝鲜商人的这种商业垄断和批发活动造成了对银和铜的更大需求 , 促进了采矿业的发展 。倭乱之前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矿山交给了私人经营者 。在十七世纪,朝鲜全境有68个银矿在开采,但是铜矿业不是很发达 , 因为朝鲜的铜主要是依靠日本供应的 。然而在十八世纪,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停止出口铜,而与清朝的贸易也要求朝鲜大量供应铜,所以朝鲜的铜矿也发展起来了 。英祖以通过增加钱币的铸造来鼓励货币流通,所以物价不断上涨,汉城市民如果不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与了商业活动的话 , 他们的生活会受到威胁 。1801年以后,湾商中的姚舜沃声名逐渐远播,使当代朝鲜人对经商的看法转为正面,许多两班和平民不顾自己的身份,也起而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此外汉城在18世纪作为工商业城市已有了长足进展,19世纪后贸易更胜往年 。老百姓对诸如刀、文具、烟竹、衣帽、餐具、农具等手工艺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
朝鲜族的姓氏都有哪些?现代朝鲜族的姓氏有金、李、朴、崔、郑、姜、赵、尹、张、林、韩、申、吴、徐、权、黄、宋、安、柳、洪、全、高、文、孙等,除单姓外 , 还有复姓,如南宫、诸葛、司空、鲜于、西门、独孤、东方、皇甫
箕子朝鲜,卫氏朝鲜 , 高句丽,高丽和李氏朝鲜都是怎么演变的?现代意义上的朝鲜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三韩部落,辰韩发展为新罗 , 新罗发展成高丽,高丽发展成李氏朝鲜,李氏朝鲜最终发展成大韩帝国 。箕子朝鲜,卫氏朝鲜,高句丽三个政权都属于华夏政权 , 并非朝鲜的本土政权 。
箕子朝鲜(约前1122—前194),是商朝贵族箕子率领五千殷商遗民去建立的,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比干的哥哥;箕子、微子、比干合称殷末三贤 。周武王灭商之后箕子逃到箕山(今晋城市陵川县棋子山)隐居,周武王前来向箕子讨教治国理民之道,箕子将《洪范九畴》传给周武王 。《洪范九畴》是儒家的经典治国之策,相传是大禹亲自写作的,核心内容是是仁政 。
周武王离开后,箕子害怕武王再来找他当官,于是率众渡海去了朝鲜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 。箕子将诗书、礼乐、医药、阴阳、巫术的知识分子,懂得各种技艺的能工巧匠带到了朝鲜,开发了朝鲜地区 , 促进了朝鲜的文化发展 。周武王听闻箕子在朝鲜建国了,于是派使臣去朝鲜册封箕子为侯爵 , 箕子朝鲜正式立国,也是周王朝的诸侯国之一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