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一年,那些“鸡娃”的海淀家长怎么样了?


“双减”一年,那些“鸡娃”的海淀家长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双减”一年,那些“鸡娃”的海淀家长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双减”一年,那些“鸡娃”的海淀家长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从出生开始就进入激烈的竞争赛道 , 被家庭寄予厚望培养十八般武艺,以防长大之后从中产阶层滑落 , 在教育资源富集的北京市海淀区 , 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生定律 。
“鸡娃”的虎爸虎妈们轮番上阵: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奥数 , 读小学高年级才会的英文原装课本,课余时间参加各类编程、游泳、篮球培训班 , 在社交媒体中,“鸡娃”甚至成为海淀最具辨识度的标签 。
去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管齐下,线下培训班没了,考试不排名了,作业也少了 , 当家长们长期习惯的一套教育模式发生变化,他们将如何调整适应新的时代之变?
一年过去,我们重新回访数位海淀家长 , 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我们想知道,在中国式家长一贯追求“知识改变命运”的巨大行为惯性背后 , “鸡娃”的深层次动力是否能因为行政干预得到转变;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行政干预对教育公平的促进效力如何?
受访家长所呈现的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叩问:当前,我们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以及我们期待他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双减”一年,那些“鸡娃”的海淀家长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书法社团活动 。新华社发
“鸡娃”派:
海淀爸爸张思哲(化名)
职业:国企员工
孩子:幼儿园大班
小学:海淀某实验小学
学校不“鸡” , 家长只能自己带着“鸡”
前段时间,岳父来了,他退休前是校长,他一来,全家马上将学区房提上了日程 。看房也巧,遇到一个孩子被人大附中“点招”(提前录取优秀学生)的家长,他家里也是搞教育的 , 他家人劝我,孩子最终是要中考、高考的,后来我们拍板定了这套房子 。
我身边也有很多躺平的家长,我的研究生舍友,老婆是北京土著,住在什刹海胡同里,从小就上皇城根小学,一些老北京不“鸡娃”,那是因为他们不用“鸡”就能上最好的小学 。我一直相信,上好的学校,你的身边绝大多数都会是精英,未来他们很有可能走上更高的职位,你的朋友圈档次不一样,他们甚至可能会决定你人生的天花板 。
我希望我的孩子未来实现阶级跃升 , 成为能掌握资源的人,至少一代要比一代强 。这跟我接受的教育有关,我是山西长大的,我们当地的氛围就是这样,读书就是为了高考,考个好大学 , 找个好工作,学习是非常功利的 。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妈对我管得特别严,小时候节假日必须学习,时间规划都严丝合缝的,玩的时间永远比学习时间少 。
一开始,是我妈给我制定时间表 , 后来成了一种自发行为,我会主动说要报英语辅导班,2003年遇上非典,学校停学,我在家自学完了整个学期的课程 。我一路上当地最好的初中、高中,最后考大学来了北京,读研、工作,在北京成家立业,一路这么成长过来,我一定希望孩子是不甘于平庸的 。
我并不是一个学习天赋很高的人,高中的时候做数学题,很多人看一遍就会,我要在那琢磨半天 , 学习的天赋往往不是靠后天努力能弥补的,但如果不“鸡娃”,可能孩子只能做到60分,“鸡”他,他能做到80分 , 至于有些人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100分,那是羡慕不来的事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