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生气可以吼娃,但千万千万别这样( 二 )


所以我们一旦担心孩子“变坏”,就容易焦虑,一焦虑选择的就是“习得性熟悉模式“ , 也就是小时候自己怎么被对待 。

实在生气可以吼娃,但千万千万别这样

文章插图


但回到一开始说的,我们需要去“赢得”孩子 , 而不是“赢了”孩子 。那该怎么做呢?
就是沟通,把我们内心那么多戏的“担心” , 学习表达出来:
你成绩下降了,妈妈观察到这个学期你花了很多时间在玩奥特曼卡片 , 妈妈很担心,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接下来成绩会越来越差 。

这就是我们的内心活动啊,但我们选择不沟通,而是实际简单粗暴地指责和行为上的损害 。
这样孩子是无法理解我们原来“担心”他,他感知到的就是,“你们很坏,很讨厌” 。
分享完担心 , 再要和孩子一起来个约定 , 怎么可以做到既玩卡片,而且还不影响学业?
每天先把作业做完,再有自由时间玩卡片; 最近除了作业完成 , 还需要有额外的补习时间 , 当然成绩追赶上了 , 可以不补习,那么你的自由玩卡片的时间也就多了 下次小考如果成绩没进步,我们玩卡片的时间就需要进一步压缩

制定玩卡片的时间计划和玩的前提,约定好接下来补习的计划,讨论共识短期目标,并且说清楚达不到短期目标后应该承担的后果 。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说,我家孩子可没有那么好商量的 。这里有个概念认知的偏差,我们是“约定规则”,也就是“规定”,而不是“商量“ 。具体的方法可以看这篇
感受到被爱和被允许的孩子,从来不会想着要和父母作对的 。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立场,我们从来不想剥夺你的“喜爱”,但我们也有对你的“担心” 。
这个立场稳了 , 我们和孩子就是一个战线的 , 那么自然我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 。
如何面对诱惑这个课题,成年人还在修炼 , 更加不要说孩子 。
那么我们的管教 , 就是需要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
顺序永远不要搞错 。
实在生气可以吼娃,但千万千万别这样

文章插图


03
做错的事情
跟进结果+持续复盘
第二类会管教的,肯定就 是孩子做错事了 。
谈这类事情怎么办,先要提醒大家一个前提,对于这类事情,先要确保没有惊喜 , 也就是这些规则之前反复和孩子谈过,孩子是知道自己“犯错”了 。
举个例子, 我 见过一些家庭,一开始孩子打长辈,大家都嘻嘻哈哈觉得好玩 。结果孩子越打越开心 , 父母 开始进行管教了 。
孩子还不以为然,结果父母从管教上升到惩罚, 一下子问题升级了 。但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的认知无法理解,为什么同样的行为之前被允许,现在却不行 。
小D和家里老人玩开心了也会打闹,但我们每次看到了就会提醒,开玩笑需要有个度,你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和爷爷玩 。
并不是说和孩子之间就不能有玩笑,但我们的这句话相当于给了一个“黄灯”警示,那么孩子自己也就会知道“适可而止” 。
内化规则意识永远都是 先严后松,先确定再变通,对家长对孩子都好 。
这个前提有了以后,我们再来谈,真的遇到孩子做错事后,我们怎么办?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要孩子认错道歉,但我却关注,跟进结果 。粗看差不多 , 但其实有天壤之别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