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和表,堂和表哪个亲( 二 )


所以,《说文》曰:“姓,人所生也”——是哪个女人生的 。当然,从《五帝本纪》开始,记载的,都是女人生下来的男人 。这恰好证明了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 。
殷商考古 , 以及甲骨卜辞的记载,可以知道,直到武丁时代 , 女性还有很高地位,比如武丁的三个妻子,都担任要职 。特别是妇好,不仅享有自己专有封国,挂帅领兵打仗,还主持祭天和祭祖等最高等级的王室活动 。
但到了武丁的儿子祖甲即位,从卜辞中可以看出,女性开始彻底退出“政坛”,地位急剧降低了 。这表明 , 至祖甲 , 已经彻底清除了母系社会的痕迹 , 完成了向父系社会的转变 。
大概与殷商时期曾经尚存母系社会痕迹相关,在王位继承上,前期存在比较混乱的局面 。“商都五迁”,应该与“九王之乱”有直接的关系 。而“九王之乱”的根源 , 则在于没有坚决实行“父位子承”,而是反复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 。
西周立国之后,认真总结过商亡的教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确立了严格的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父位子承” , 或叫“父业子承” 。
《尚书》中,诸多篇章 , 都强调了这一点 。前面说的《大诰》 , 也是讲的这个道理 。
因此,所谓“堂”和“構”——插上一句 , 構是构建堂室的梁柱——是指祖业,这个祖业 , 是要遵循“父业子承”的根本原则的 。
这样,“堂”,也就代表了父系 。
不过,“堂”虽然代表了父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对祖业有接掌和左右的权力,只有嫡长子才有 。其他的兄弟姐妹 , 只是“沾光而已” 。
自然,这难免引起同“堂”的兄弟的争斗,特别是有财产或者有权力可争的时候 。
曹植曾作七步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后人称此为“同室操戈” 。这里的“室”,和“堂”同义 。
在曹植那会儿,同祖兄弟,确实称“同堂兄弟” 。这个叫法,一直沿用到唐代,才省去了“同”字 , 就叫“堂兄弟”了 。《旧唐书》说,中宗封堂兄千里为成纪郡王 。即是 。
关于“堂兄弟”的演变,清代钱大昕《恒言录.亲属称谓类》中,专门有“堂兄弟”一条 。
关于“妈妈一系称表”,也是父系社会男权至上所致 。
小篆的“表”字,是下面这样——
《说文》曰:“表 , 上衣也 。”段玉裁注说:“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 。……引申为凡外着之称 。”
“表”的本义是“上衣”,引申为凡是在外的即称之为“表” 。
《荀子.礼论》有“相为内外表里”一词 。
另,《三国演义》说,张飞弄丢了刘备的老婆,急得要自刎 。刘备上前一把抱住说:古人云 , 兄弟如手足 , 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把张飞感动的不行 。所谓“古人云”,其实是刘备瞎编 。但可知,妻子,或者说女人如衣服,很可能就是从“表”字的本义为上衣,其义为“外”这么来的 。
妈妈一系 , 非爸爸同祖同族,所以为“外” 。
古时帝王的母族、妻族 , 称“外戚” 。《史记》专门有《外戚世家》 。
表兄弟,最早称为“外兄弟” 。《仪礼.士丧礼》云:“外兄弟在其南南上 。”保留到现在的 , 还有“外祖父”、“外祖母”、“外甥(女)”等等称谓 。
到了唐朝,与去掉了“同”只称“堂”的同时,“表”也作为另一种用法,来称呼原来一些称为“外”的亲属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