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区生猪养殖行业将率先面临大洗牌

这几天中南地区联防的1号文件被刷寥缌,文件中的中南地区非洲猪瘟防控方案验证了此前的种种传言,其中最劲爆的就是11月30日起禁止外地生猪调入,明年11月30日起中南地区内禁止跨省生猪调运的光阴表,但是这个防控方案对本地乃至全国市场的影响固然不是什么闭关锁国或者画地为牢,也岂止是从运猪到运肉这么简单,实际上该政策彻底执行落地的结果必将引发整个生猪行业的大洗牌,大量中小规模的从业者约摸被逐出市场 。
中南地区生猪调出量的暴增
【中南地区生猪养殖行业将率先面临大洗牌】在分析影响之前,首先看一下文件中提到的中南地区生猪供需数据,该文件最后附有产能统计图,但该图所示的数据和几个月前涌出的农业农村部防控方案中的分区供需数据是矛盾的,具体差异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两个方案中对中南六省的生猪年出栏量的预计基本没有差异,但净调出量的差辞就大了 。湖南省的净调出量从168万头变为2000万头,广西从228万头变为600万头,广东从-1022万头变为-1800万头,全区合计全年可调出量从608万头变为2000万头 。而按照此前农业农村部的预计,调出量最大的北部区和东部区全年净调出量也均不超过1100万头,要是中南区防控方案中所附供需数据是可信的,那么中南区已经一跃成为全国调出量最大的区域,造成这一硕大转变的缘故并不是湖南和广西人民不爱吃猪肉了,而是最近几个月的非洲猪瘟疫情正在中南地区蔓延,湖南、广西、海南等浮现恐慌性清栏,一时成为价格洼地,中南地区也因此成为南猪北上的主力,广东与湖南、广西的价差也接近了历史最高水平,也吸引周边地区生猪产品大量流入,这一多年少见的反常现象得到了官方预计数据的证实 。
众所周知,这种靠天灾人祸形成的超量调出是不可持续的,价差归归正常是光阴问题 。按官方数据,首席季度广东、湖南、江西的生猪存栏同比下降幅度均在10%以上,广西也同比下降6.2%,第二季度随着疫情扩展,存栏更浮现断崖式下跌,综合各机构的调研结果预计,广东、广西生猪产能同比降幅均高达40-50%,湖南至少也不低于20% 。下半年中南区供赠缺口将逐渐凸显,不但调出量逐渐减少,而且满意自身需求也将力不从心,预计净调出量由正转负的光阴节点会在第四季度浮现,这也就是防控方案要面对的问题,11月30日后禁止外部生猪调入,只允许调入猪肉产品 。
备案管理制度和点对点政策的门槛
按规划,11月30日后陷入中南区的外埠猪肉产品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屠宰企业要符合以下请求:1)年屠宰量30万头以上;2)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排污允许证》和《生猪定点屠宰允许证》(A证);3)具备孤立法人资格,具备寒链储运设施和非洲猪瘟自检能力,近三年内在部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未检出禁用药物和违禁添加物,进行分割加工的企业还应获得省级以上资质认证 。单单是首席个屠宰规模的请求,就足以把90%以上的外埠屠宰企业拒之门外了,接下来到2020年11月底,中南区内各省(区)之间生猪产品相互陷入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屠宰厂(场)备案管理的规模条件为年屠宰量15万头以上 。根据中南区的统计数据,屠宰企业均匀屠宰规模最高的省份为湖南,也惟独13万头,最低的海南惟独3万头,也就是说中南地区至少一半屠宰企业不符合规模条件,连备案管理都陷入不了 。
再看对养殖企业的请求,方案请求中南区内生猪及其产品一律实施“点对点”调运,即肉猪由养殖场直接调运至屠宰厂(场),种猪、仔猪由养殖场调运至养殖场,广东和广西已经签订相关协议,协议中请求“点对点”调运生猪的广西养殖企业应满意以下条件:1)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防疫管理制度健全;2)具有较高生物安全水平,过去3 年内未发生重要动物疫情,在县级以上重要动物疫病抗体监测中,未浮现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情景;3)企业所在县(市、区)未发生重要动物疫情;4)按规定开展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等 。而广西目前养殖主体中散户超过一半,生物安全水平普遍不高,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更是寥寥无几,另外两个养殖大省湖南和江西情况稍好,但多数散户也难以通过“点对点”调运的备案,这就意味着上述防控方案的推行将使散户在疫情威胁、环保压力、资金短缺之外又增添了销路狭窄这一重艰难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