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厄尔尼诺为什么增多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原因有哪些危害( 二 )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 , 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在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 。赤道表面东风应力把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在西太平洋堆积,从而使那里的海平面上升 , 海水温度升高 。
而东太平洋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产生离岸漂流,造成这里持续的海水质量辐散,海平面降低,下层冷海水上涌,导致这里海面温度的降低 。上涌的冷海水营养盐比较丰富 , 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食物 。鱼类的繁盛又为以鱼为食的鸟类提供了丰盛的食物,所以这里的鸟类甚多 。由于海水温度低于气温,空气层结稳定,对流不宜发展,赤道东太平洋地区降雨偏少,气候偏干;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由于海水温度高,空气层结不稳定,对流强烈,降水较多 , 气候较湿润 。
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 。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 。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 , 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 。

强厄尔尼诺为什么增多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原因有哪些危害

文章插图
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 , 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 。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 。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 , 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 。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 。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
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当厄尔尼诺出现时,将促使日本列岛及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持续低温,有的年份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有偏少的趋势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圈层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圈层的变化,一个地区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区的变化,局部的变化也会引致半球甚至全球环境的变化 。
厄尔尼诺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ENSO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 , 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ENSO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 。
【强厄尔尼诺为什么增多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原因有哪些危害】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ENSO前兆现象 。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 , 国际换日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