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一场盛大的手机影像大赛结束后,专业设备拥护者却无地自容了( 二 )


《高原上的义诊》王旭
和肖全评价《洪水时期的公交车》的角度类似 , 评委迈克尔·乔治(Michael George , 美国国家地理图片评审)认为 , “摄影师找到了人与人之间共情的视角 , 并且贯穿于镜头捕捉到的每一个瞬间 。 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往往能够产生一种拥抱的感觉 , 更加突出了对这个群体的关爱 。 ”可以看出 , 专业评委评价一张作品 , 更关注于作品本身的情绪表达 , 而并非按照严苛的摄影标准来进行 。
个人审美从不设限 , 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各不相同 , 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话: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 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 同样获得“年度摄影师”称号的李坩钇认为 , 摄影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日常普通的人事物 , 我们不可能每天都身处壮丽风景中 。 即便对于专业摄影爱好者而言 , 他们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扛着沉重的设备 , 也许在上班路上 , 或是路过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时 , 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特性的角度 , 你所看到的正是你想记录的 。 而在这时 , 手机的便携优势就得以体现 。 另外他还补充道:“说到底 , 我们确实每天都生活在壮丽的风景中 , 只是人们对它的定义都太过单一 , 我们除了追逐诗和远方外 , 还更应时时刻刻关注我们附近的生活 。 ”
《身边的几何》李坩钇
推动手机影像发展 , vivo让更多人参与到创作当中vivo联手美国国家地理举办VISION+手机影像大赛 , 显然让更多人参与到摄影的创作之中 , 以手机为拍摄工具从而降低创作门槛 , 通过多元化的单元进一步激发创作者镜头下的可能性 。 同样 , 针对「非专业设备能不能拍出好照片」这一议题 , 在这场大赛后也有了明确的解答:创作一副好作品的前提 , 并不取决于你是否拥有一台专业相机 , 甚至与你的技术也不会直接挂钩 , 它们存在的意义 , 最终仍然服务于你的个人审美 。
《大雨滂沱的夜晚》李博文
在此过程中 , vivo也在不断推动手机影像的发展 , 服务于画面防抖的微云台、加速图像处理速度的V1影像芯片 , 并联手蔡司将专业技术延伸到手机端 , 推出了例如能够有效抑制眩光T*规格镀膜、提升画面纯净度的蔡司光学镜头、模拟经典焦外观感的蔡司人像风格等一系列技术与功能 , 让普通人得以更简单的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好 。
《翡翠矿洞》吴正杰
最后我想说的是 , 所谓的专业也不过是由某些人制定的统一标准 。 诚然 , 专业摄影师通过多年以来的沉淀和专业设备的辅助 , 很容易就能拍出一张构图巧妙、场景宏大、色彩迷人、明暗关系恰到好处的照片 , 并且它确实属于一副值得学习的好作品 。 但摄影并非像运动赛事那样以时间计时为标准的胜负比赛 , 在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下成长的人 , 对于「美」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 , 更何况在如今手机影像快速发展的时代 , 普通人进行创作的门槛被进一步降低 。
《水上人家》Aung Chan Thar
【摄影|一场盛大的手机影像大赛结束后,专业设备拥护者却无地自容了】VISION+手机影像大赛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 , 而当下 , 也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创作的时代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