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治污 河长制治理( 二 )


为避免相互推诿,嘉兴形成了“四位一体”的保洁机制,把这件事情交给一个人去做 。“最后在这个区域,不管河道里、村庄里还是城镇边上浮现垃圾,就打一个人的屁股 。”
在合力治水的基础上,嘉兴市大力推进养殖业减量提质、“清三河”、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生存污水管理攻坚等重点工作 。
同时,嘉兴倡导科技治水,与科研机构合作用生态环保技术巩固前期管理效果 。譬如,中科院启动了在嘉兴市区明月河实施科技治水示范项目,采取控制源头、河床底泥活化改造、生态绿床拦截、纳米曝气、狐尾藻吸收、反硝化技术、沉水植物等系统综合技术的管理修重技术,逐渐解决河水黑臭、污染物吸收消减、水质指标和感觉指标提升、自净能力提高,最后实现生态系统重新构建和稳定 。
“曝光”加追责落实河长制
据统计,2014年,嘉兴市治水办共赴现场处理问题103次、下发《督办单》40份、组织媒体检查曝光62次、处理市长热线转交单78件、款待群众来信来访及网络举报100多次 。全市共有17名干部和工作人员因“治水不力”被通报谴责、效能告诫 。
有效监督是“河长制”取得长效的制度保障 。
嘉兴下辖的海宁市“五水共治”指挥部办公室(海宁治水办)常务副主任宓肖明对采访人员指出,从2014年开始的三年内,海宁市准备投入“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程款101亿元 。
海宁治水办也是嘉兴市治水办系统中唯独设有编制的,而其他地方治水办的人员都是从各部门抽调来的,原则上以两年为限 。抽调的方式也往往造成人员不稳定的问题,而且抽调人员的工作考核最终还是在原单位,这或多或少还是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踊跃性 。
在运用媒体监督上,海宁市加大报刊、电视等媒体“五水共治”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曝光力度,在市级媒体上开设曝光台,每天曝光负面典型,曝光问题“河长”,甚至让问题“河长”在镜头前做整改允诺,并跟踪问题整改 。2014年以来,累计曝光并跟进各类问题300余条次,交办处理电话和微博投诉237件 。
2012年11月,嘉兴市治水办在《嘉兴日报》公示了市级河长及责任河道、责任单位等信息,并在“河长制”河流显要位置统一设立公示牌,标明河流名称、“河长”姓名、责任单位、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
然而,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在2015年10月份,有媒体随访了海宁市15条河道,发明大部分镇(街道)的“河长牌”信息并未更新,拨打监督电话发明存在电话无人接通、河长难找、接闻人员对河道情况知之甚少等问题 。
采访人员在此次采访中看到的几个公示牌上,河长和副河长的监督电话都是手机号码 。对于上述问题,宓肖明告诉采访人员,他们专门成立由市纪委、五水共治办、督考办联合组成的督查组,开展电话和现场两种抽查方式,严厉执行问责机制 。目前已累计有114名干部因“河长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被追责 。
本报采访人员还看到,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沈家浜的“河长”公示牌上,除了公开河长的手机号码和监督举报电话,还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 。经知道,原来该镇在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了监督举报专栏,公众可选择线上或线下反映河道问题 。
海宁市政协副主席、海宁市平阳堰港河长田耘对采访人员表示,目前他在担任河长工作中碰到比较大的艰难是村民对河道管理的参加度和配合度,和他们对自身行为的难拘束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们将力推村规民约,突出村民主体护水 。
对于跨区域河流的水管理问题,祝亚伟则以为,目前省里给嘉兴市做考核的市控监测断面全市共有67个,为了把责任落实,嘉兴市现在在每个乡镇的进出口处,甚至每条河流的关键点上都设监测点,由专业人员取样,最后对外公开 。所有的责任都是属地尽职,而涉及跨区域的时候,譬如涉及两个镇的事情,在两个镇级河长之间设置一个县级河长,由这个县级河长来进行协调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