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Xperia|“解密衰老”入选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我们为什么会老?我们究竟有多老?我们能否健康地老?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 ,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展出了关于“解密衰老”研究领域自主科研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 。
衰老是人类慢性疾病(如骨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最大风险因素 , 延缓衰老是防治衰老相关慢性疾病的最佳手段 。
当前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 , 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 事关亿万百姓的福祉 。 因此 , 深入地探究衰老的分子机制、发展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早期预警和有效干预策略 , 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 。
“十三五”时期 , 我国衰老研究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 衰老研究的体系、技术手段、干预策略等都在不断提升 。 其中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率团队在衰老机制和调控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 成为2021年度“科学探索奖”前沿交叉领域的获奖人 。
“十三五”期间 , 衰老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适应压力、炎症、新陈代谢、大分子损伤、蛋白稳态、表观遗传修饰以及干细胞和再生 , 被认为是衰老调控的七大支柱因素 。
刘光慧团队提出了细胞衰老的表观遗传可塑性理论 , 发现衰老的“表观遗传时钟”可以被重编程 。
此外 , 团队建立了灵长类衰老的研究范式 , 系统解析了灵长类重要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调控靶标 , 揭示了老年个体易感新冠病毒的分子机制 。
鉴定出了一系列人类的表观遗传“年轻因子” , 基于这些“年轻因子”的基因干预 , 已成功在小鼠模型中抑制了骨关节炎的发生 。
此外 , 他们还通过靶向基因编辑 , 产生了国际上首例“遗传增强型干细胞和血管细胞” , 可在动物模型中高效安全地促进血管的修复和再生 , 为治疗心梗等血管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 。
历时7年 , 从2万多个人类基因中找到“促衰老基因”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研究团队通过反复试验 , 发掘隐藏在人类基因组中诱导细胞衰老的遗传信息 , 希望通过相应的干预延缓衰老 。 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 , 内源性病毒元件的激活是诱导细胞和器官衰老的关键因素 。
此外 ,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 , 科研团队历时7年 , 通过对人类干细胞的培养和筛选 , 从2万多个人类基因中验证出了数十种没有被发现过的可促进细胞衰老的基因 。 通过反复筛查 , 最终确认了一个名为KAT7的新型人类促衰老基因是关键的“细胞年轻态的分子开关” 。 当这个“开关”开启的时候 , 人的细胞会变得衰老;当它关闭时 , 人的细胞衰老速度就会减缓 。
实验证实 , 该基因在老年小鼠的肝脏中部分失活后 , 可以使小鼠的寿命延长约25% 。
此项研究发现了数十个衰老促进基因 , 建立了目前国际上最完善的人类衰老促进基因名录 , 受到了路透社的视频专访 , 是国际衰老生物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
“七分饱”有助于抑制炎症、延缓衰老
在“十三五”期间 , 刘光慧团队系统解析了“卡路里限制”(又称为饮食限制)延缓衰老的细胞分子机制 。
研究表明 , 卡路里摄入过多会增加机体对神经系统疾病、肾病、视网膜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胰腺炎和肌少症等疾病的敏感性 , 导致一系列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 。
刘光慧团队利用多种交叉科学的手段 , 发现对中年大鼠开始实施“七分饱”的卡路里限制 , 可以有效抑制不同组织的慢性炎症 , 进而延缓器官衰老 , 延长机体健康寿命 。 首次在系统单细胞水平揭示了代谢干预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免疫通路 , 进而调节机体的健康寿命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