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早搏?体检出现这些异常不必惊慌


斑块、早搏?体检出现这些异常不必惊慌

文章插图
颈动脉斑块、心律不齐、心脏早搏、转氨酶指标增高……体检报告中,有些异常结果让不少人心情忐忑,但其实无需过度担心 , 有的甚至不需要治疗 。
有哪些常见却不宜过度治疗的体检异常?该如何正确应对这类异常?本期带您一起盘点那些不必惊慌的轻度异常 。
轻微颈动脉粥样斑块
看到体检报告显示有“颈动脉斑块”,不少人会感到恐慌 , 这是不是代表容易中风?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蜡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 。”北京朝阳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徐爱民介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运动少等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整体来看 ,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年龄关系更密切,随着年龄增长,即使没有上述危险因素 , 也可能出现颈动脉斑块 。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就开始隐隐发生,40岁后变得明显,60岁后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 。
专家指出,大多数颈动脉斑块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只有当斑块长到一定程度,造成血管一定程度的狭窄并影响了大脑的正常血液供应时 , 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斑块、早搏?体检出现这些异常不必惊慌】“如果是轻微斑块,例如只有1—2个硬斑块且血管狭窄面积不超过50%,定期复查的同时 , 积极控制引起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 。”徐爱民强调 , 要养成少油、少盐的健康饮食习惯 , 多吃蔬菜、少吃肥肉,适当加强锻炼等,通过改善生活方式 , 可以减缓斑块增长速度 。
心脏早搏和心律不齐
在体检报告心脏检查的异常情况中,“心脏早搏”“心律不齐”属于高频词汇,这些异常是病吗?需要治疗吗?
偶发的心脏早搏
徐爱民介绍,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如果突然提前跳动,就被称为早搏(过早搏动) 。一般每分钟早搏次数低于6次为偶发早搏 , 多为生理性早搏,易在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熬夜、抽烟喝酒、喝过多咖啡浓茶、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 。
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些人会出现心脏早搏,如果动态心电图评估是属于偶发的,而且也没有明确症状,多数注意观察就可以,通常无需药物治疗 。若早搏频发 , 伴有胸闷、气短或本身患有其他心脏疾病 , 则需要及时到心脏内科进行评估 。
窦性心律不齐
“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窦房结,它能自动、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 , 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因此,正常心律叫做窦性心律 。”徐爱民介绍,窦性心律节律相对规整 , 但心跳次数也就是心率在时刻变化 。“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可能和人们做心电图时的情绪有关,例如生气、紧张、兴奋,包括服用某些药物后,都会影响到心律结果,一般平静休息后可以缓解 。
如果没有出现心慌等明显症状,窦性心律不齐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儿童、青少年在发育期也常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 不用特别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大多会恢复正常 。
血常规轻微超标或降低
在体检报告中,血常规等常规检验项目后,会标注出对应的参考值,参考值通常代表该项检查的正常范围 。专家介绍 , 当某项指标超过或低于参考值,体检报告上就会出现“↑”“↓” 。超标或者降低的值只多(少)一点点,在检验医学上叫临界值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