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怎么来的中国清真寺的历史( 二 )


由于《古兰经》要求穆斯林每日要做五次礼拜:日出时、正午、下午、日落和夜晚,在古代没有时钟的情况下,很难掌握统一的时间 , 因此在清真寺外见有宣礼塔 , 每到礼拜时间,要有大嗓门的人在塔上大声呼唤,有的大清真寺四周有许多宣礼塔 , 一般为四个,朝着四方 。现代都装有扩音器,不再用人,扩音器音量大,因此有的现代建造的清真寺只有一个宣礼塔 。
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清真寺建筑也不太相同,但内部基本一致 。中国内地的原有的清真寺都已经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其他寺庙相似 , 唯一区别是采用绿色屋顶,(佛教寺庙用黄色或灰瓦屋顶),西北的清真寺在屋脊上还装有三个立着的花柱,中间一个在顶上有伊斯兰教新月标志 。内地由于穆斯林人口不多,常聚居在一处,清真寺一般没有宣礼塔,西北有的清真寺有建造像佛塔一样结构的宣礼塔,不过顶上装饰有新月 。
现代新建的清真寺也采用国际流行的大拱顶结构 。穆斯林在清真寺内礼拜时要排成长排,跪拜俯伏,以额触地,因此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所用的帽子都没有帽沿,如果戴着有帽沿的帽子 , 要将帽沿转向脑后 , 否则不能将额触地 。
中国清真寺来源:
中国唐、宋、元时期,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主要是阿拉伯式 , 全部用砖石砌筑,平面布局 , 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多呈阿拉伯伊斯兰风格 。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礼拜寺 , 是始建于唐宋时期的清真寺,向称中国四大古寺 。元代清真寺的建筑规模和数量远远超过唐宋 。仅元大都(今北京)就有清真寺35座 。
【清真寺怎么来的中国清真寺的历史】其外观造型基本上保留阿拉伯建筑形式,但已逐步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和砖木结构体系,形成中、阿混合形制 。北京牛街礼拜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以及定州礼拜寺、松江清真寺等都是典型的中、阿合璧式建筑艺术形制 。明清两代所建的清真寺 , 受中国传统建筑影响,形式变化很大,整体结构除礼拜大殿和邦克楼外,又增置讲经堂和沐浴室,总体结构多为传统的殿宇式,大殿结构复式化,由前卷棚、中大殿、后窑殿三部分组成,多为砖木混合结构 。
礼拜大殿内的窑殿墙 , 作成拱形卷筒式的“米哈拉布”,装饰精美华丽,有的后端封闭,有的安装两扇门 。邦克楼大多采用砖木结构的亭台式建筑,很少尖塔式,有的置于大门之上,既是门楼又是邦克楼,颇具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特色 。20世纪初,河南穆斯林首先创建女寺,其后河北保定、山西太原等地起而仿效,或单独建立,或附设于某一较大的寺内 。
新疆喀什的艾提卡尔清真寺与库尔勒县的礼拜寺,其建筑形式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伊斯兰特色,多用木料、土坯、砖及硫璃砖砌成圆拱顶或平顶式建筑,采取敞殿堂与封闭殿堂结合 。吐鲁番地区多为上下礼拜殿形制 。西南地区清真寺的建筑 , 也有采用当地民族形式的,拉萨市河坝林清真寺,整体建筑结构和细部装饰为彩画,主殿及邦克楼外的石砌和色彩、线条、花式,完全采用当地藏式建筑艺术手法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回族清真寺,采用傣族的竹楼形式,别具一格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