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已经无人可学,国产手机如何驱动自己?

vivo|已经无人可学,国产手机如何驱动自己?

文章图片

vivo|已经无人可学,国产手机如何驱动自己?

文章图片

vivo|已经无人可学,国产手机如何驱动自己?

文章图片



题图|视觉中国

从模仿制造到自主创新 ,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耗费十年实现脱胎换骨 , 但面对下一个十年 , 国产手机的内驱力究竟在哪?

身后千军万马 , 面前空余一人 。

这是当下对于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最真实的写照 。 在经历从4G时代到5G时代的转变后 , 行业洗牌彻底完成 , 在国内厂商面前 , 仅剩下了苹果这一座大山 。

与此同时 , 产业链的高度重合、操作系统的单一 , 让智能手机产业愈发向红海市场迈入 , 手机厂商只能在紧跟市场需求的同时 , 不断挖掘手机在硬件上的潜力 , 以此来提升品牌的产品力 。

但这些努力却只换来了同质化竞争的加剧 , 部分厂商开始思考如何跳出这个恶性竞争的圈子 , 去寻找真正能够提升内驱力的创新驱动 。

其中不乏先行者 , 甚至已经开始尝试重构产品背后的逻辑 。

12月9日晚 , vivo发布了全新的原系统OriginOS Ocean 。 在原系统OriginOS 1.0基础上 , OriginOS Ocean不仅在视觉效果和交互体验上实现了大幅升级 , 还完成了对于手机操作系统在功能性和特征性上的拓展 。



而在这背后 , 可以清楚的看到国产手机厂商从市场创新驱动到设计驱动创新的转变 。

这似乎也在表明 , 国内手机厂商已经具备触及苹果“创新内核”的能力 。

学习苹果 , 究竟在学什么?

没有人能否认 , 在国内手机厂商的发展战略上 , 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苹果的影子 , 这位奠定行业繁荣的电子消费品巨头 , 几乎为所有智能手机厂商提供了发展范式 。

最早的时候 , 国内手机厂商通过模仿iPhone的外观设计收获了第一批用户 , 此后的数年 , 随着国内上游产业链的成熟 , 国内厂商开始逐渐在苹果之外尝试一些独特的硬件创新 , 并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外观及系统设计 。

进入5G时代 , 国内手机厂商在技术上的积淀开始集中爆发 , 各国产品牌相继确立了自家的设计语言 , 在诸如移动影像等领域 , 国内厂商甚至已经将苹果甩在身后 。

曾经的老师 , 似乎已经与自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之上 。 在“学无可学”之后 , 国内厂商不得不开始主动在市场中去挖掘新的消费需求 , 但无论如何响应市场需求 , 苹果的行业地位仍然无法被动摇 , 国内厂商的“创新困境”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

究其原因 , 在于苹果的创新力 , 从来不是靠跟随市场来完成的 。 在iPod、iPhone、iPad这些耳熟能详的产品诞生之前 , 市场根本没有类似产品的需求 , 用户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产品在体验上有什么不同 。

但这些“不合时宜”的产品也恰恰最能体现出苹果创新力中的核心思想:设计驱动创新 。

2003年 , 创新管理专家罗伯托·维甘提在其著作《第三种创新》中首次提出了“设计驱动型创新”这一创新模式 。 维甘提将设计创新解释为“产品传递的信息及产品语言的新颖度远大于其蕴含的技术成果的新颖度” 。

这就意味着设计驱动创新必须要在技术之外 , 为产品提供额外的意义 。 以Apple Pencil为例 , 早在电阻屏时代 , 屏幕触控笔技术就已完全成熟 , 但苹果却通过操作逻辑与系统之间的整合 , 赋予了Apple Penci全新的意义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