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胥(xū)怨:全都抱怨 。胥:皆 。
28、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
29、度(duó)义:考虑是否合理 。度:考虑 , 这里用作动词 。
30、是:这里用作动词 , 意谓认为做得对 。
31、膏泽:施加恩惠.这里用作动词 。
32、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 。事事 , 做事 。前一“事”字是动词 , 后一“事”字是名词 。
33、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作法 。
34、所敢知:愿意领教的 。知 , 领教 。
35、不任(rén)区区向往之至:意谓私心不胜仰慕 。这是旧时写信的客套语 。不任 , 不胜 , 受不住 , 形容情意的深重 。区区 , 小 , 这里指自己 , 自谦词 。向往 , 仰慕 。
《答司马谏议书》赏析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 , 指出儒者所争 , 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 , 而天下之理得矣 。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 。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 , 全是谬论 。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 , 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 , 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 , 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
文章主题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 , 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
第二部分是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 , 作者以“名实已明 , 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 , 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 , 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 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多早在意料之中的无畏声言 , 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 。
这篇短信笔力精锐 , 文字经济而富有说服力 , 语气委婉而严正 , 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 , 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 。作者的修辞和逻辑推理是根据对具体的人、具体的场合 , 运用了反驳、引导、对比、证明、启发、类推等方法 , 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层层逼进进行的 , 它是驳念性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
《答司马谏议书》创作背景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 , 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 , 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 , 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 , 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 , 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 。第二年 , 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王)介甫书》责难王安石 , 他还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 , 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 , 恢复旧制 。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 。
《答司马谏议书》作者介绍王安石 , 字介甫 , 晚号半山 , 小字獾郎 , 封荆国公 , 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 ,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 , 字损之 , 曾为临江军判官 , 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 , 记忆力特强 , 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 , 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 , 诏安石知江宁府 , 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 , 从熙宁三年起 , 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 , 隐居 , 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 , 谥文 。
相关经验推荐
- 蚯蚓怎么养殖 蚯蚓
- 泥鳅的催产技术,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
- 香橼果是什么果 香橼是什么水果
- 2022广州个人或家庭申请公租房条件有哪些?
- 朋友圈一条杠代表什么 朋友圈一条杠代表什么,发微信也没拉黑或者删除
- 出现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是怎么回事
- 擢发难数意思 擢发难数意思或意境相对或相反的是
- 笑容可掬意思或意境相对或相反的是 笑容可掬意思
- icloud官网 icloud
- 借贷记账法中哪方登记增加数或减少数取决于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