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特斯拉前夜” | 播客《商业就是这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机器人”(Robot)从101年前被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明之初 , 就给人一种强烈的未来感 。 即便到了现在 , 依然如此 。
日常生活中 , 许多自动化产品被冠以“机器人”之名 , 以提升其科技感(物流机器人、扫地机器人) , 但本期节目讨论的“原教旨主义”的机器人 , 指的还是科幻作品里设想的 , 那种可以替人做各种事情的人形机器人 。
这种产品一度被认为难以实现 ,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 曾有一波机器人热 , 本田等日本公司开发了一系列“人形自走”的机器人产品 , 它们能够直立行走 , 与人互动 , 但因为各种技术和功能上的缺陷 , 最终这些机器人的使用场景仅限于舞台 , 无法成为大规模生产的商业产品 。
但在2021年 ,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制造商们重新进入这个领域 。 而且这些公司不是在玩票 , 而是认真地将机器人视为和电动车一样的重大机会 。 哪些技术前提的改变 , 让它们有自信能把机器人从未来带到现实生活中?它们还有哪些挑战需要克服?
这期节目并不想让你对机器人这件事更怀疑 , 或是更有信心 。 但如果能让你更认真对待这个“科幻电影里的事物” , 那就好了 。
以下是本期节目的内容节选 。
今年8月特斯拉发布的人形机器人Tesla Bot 。
为什么非得是“人形自走”?
在聊具体公司之前 , 有必要先做个概念限定——我们今天讲的“机器人”指什么?
“机器人”这个中文词汇和“Robot”这个英文词语 , 其实现在都比较泛用了 。 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 许多自动化的工具 , 都被称为机器人 , 比如说生产线上的机械臂 , 我们叫工业机器人;医生做手术时操作的那种设备 , 也叫机器人 , 比如鼎鼎大名的达芬奇机器人;还有我们熟悉的扫地机器人 , 这些都叫机器人 。 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比较狭义的 , 或者说原教旨的机器人Robot , 就是可以行走的、人形的机器人 。
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创作的科幻戏剧《罗梭的万能机器人》 。
今年几家开始做机器人的公司 , 要么是一开始就要做个双足的两条腿走路的人形机器人 , 比如特斯拉 。 要么就是一开始先做个四足的机器人 , 比如机器狗、机器马 , 但终极的目标也是做双足的人形机器人 , 比如小鹏投资的鹏行智能 。
为什么如此执着于人形呢?
这其实是“Robot”这个词的本义 。 机器人其实是个很典型的由科幻作品孕育出的产物 。 而科幻作品里 , 最早的机器人 , 就都是人形的 。 《第一财经》杂志11月刊做了一整个封面专题来探讨机器人 , 其中《为什么机器人一定要长得像人?》这篇 , 就是探讨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和它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
除了文化因素外 , 从商业和技术的角度 , 也有一个解释 。 前面提到的公司都有一个类似的终极目标 , 就是要做一个通用的、可以辅助和代替人做各种事情的智能助手 。 它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
这个判断对不对先不管 , 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话 , 这个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那很可能就是一个人类形态、人类尺寸的机器人 。 因为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环境 , 各个细节都是为人类这种双手双脚 , 直立行走 , 身高1.5米至2米 , 双手有10根灵活手指的生物准备的 。
相关经验推荐
- iPhoneSE|支持毫米波5G “天玑9000满血版”Q2问世:主攻欧美
- 华为荣耀|9999元起售!国产“折叠屏性能王”诞生,荣耀逐步收复华为失地
- 开端|开端:王萌萌的旧手机里,可能藏有一个被压了五年的、惊人的真相
- 洗衣机|骁龙870才是“性能钢炮”,这4款价格触底,全部都是2K内
- 耳机|获多个“年度最佳”的国产降噪耳机,为何能备受媒体青睐?
- 小米科技|三款骁龙8旗舰,续航“测到死”!小米12Pro表现意外
- 小米12|?力压小米12,拿到年度“最佳产品奖”,2999元起
- 远程开机|更“智能”的插座,一秒即可远程开机不求人,不到50块钱就搞定!
- 华为荣耀|荣耀深得“真传”,神似华为,66W快充+97%好评率,仅售1699元
- OPPO|拿奖拿到手软!揽获多项“年度最佳”,OPPO Enco Free2系列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