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 , 其余不足观也已 。
上面讲了许多孔门教育的大原则 。这里提出来孔子对于个人教育的观点,也是衔接上文之“疾之已甚”的注解 。
已好几次提过才、德、学三者都周全具备的人并不多 。以前政治上有个大秘密 , 历史上聪明的帝王,喜欢用贪而能者 。即使明知其品德不大好而才高的,派出来做官,有时还睁只眼闭只眼,上面不大管,但这种人真能替国家社会做好事 。有的人非常廉洁 , 品格非常好,学问也好,可是笨得要死,不能做事 。那就派到翰林院去,地位高高的,可是搞了半天,在那里喝西北风 。再举一个例子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个年轻时的同学赵普,他自己说没有读过多少书,后来当了宰相 , 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他抽屉里放的也是《论语》,有政治问题解决不了 , 就翻翻《论语》,好像现在信宗教的人查经一样 。
宋太祖喜欢晚上穿了便衣到大臣的家中走走 , 因为以前与赵普的家人都认识,所以尤其喜欢到他家中 。有一个冬天下大雪的晚上 , 赵普夫妻俩以为这样冷的天气,大概皇帝不会来,不料后来有人敲门,皇帝还是来了 。这一下可把赵普夫妇吓坏了,因为当时南方还没有平定 , 当天下午进贡送来一批东西,他还没有向上报,赶快跪下来接驾 , 奏明原因 。宋太祖安慰他说没有关系,公事明天早上再说 。他仍在客厅转来转去 。突然看见贡品中有一个大瓶子,上面写好送赵普的 , 宋太祖大感希奇,打开来看看,连赵普在内谁也没料到里面都是瓜子金 。赵普夫妇吓死了 , 立刻又跪下来奏明实在还没有仔细看过,并不知道是黄金 。宋太祖说:“你身为一个宰相,别人不知道 , 以为天下事决定在你书生之手 。外邦既要送你这么一点东西,算得了什么?你收了,照收不误!”不论宋太祖的动机是什么,都是了不起的 。但另外一个人曹彬,原来与赵匡胤是同僚 , 也是好朋友,他是五代时周朝的外戚 。赵匡胤常常约他去喝酒,他却坚持不肯,始终中立不倚 , 守住岗位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认为他人品好,和赵普一样重用 。有人在赵匡胤面前打这人的小报告都打不进去,这就是赵匡胤识人于微的地方 。
这些故事,就是说才德俱全的人,就是国家的大臣 , 是社会上了不起的人物 。现在孔子也是说到才与德不能相配合的问题 。中国文化经过周公整理集中起来,孔子不过继承他的道统 。周公从事政治 , 做国家的首相,有名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他的典故 。洗一次头 , 三次握起头发来;吃一餐饭,三次把饭吐出来,去接见客人,处理公事 。一国的首相,内政、外交都要他办 , 所有来见他的人,又从不拒绝,是如此的忙 。不只是忙 , 他对于下面的人,所有的事务,如此尽心 , 如此好的态度,这就是周公的才能与美德 。如果真具有周公的才能与美德,但骄傲看不起人,悭吝得连同情包容都不肯付出,又舍不得花钱,舍不得帮忙别人 , 勉励别人,舍不得给人家一纸奖状的话,那也免谈了,他做出来的成绩,一定没有什么可看的了 。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才能而且很努力,还要修养弘毅的胸襟 , 深厚的美德,要不骄不吝 。不骄傲就是谦虚,不悭吝就是同情、包容和气魄 。……
子路问事君 。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
这里的“事”字是动词,和服侍、侍候的侍同义 。子路问做一个国君的高级干部,应该怎么才对 。孔子说,既然做人家的干部,就要绝对忠心,不可欺骗上司,不骗他就要说直话 。但说直话也很难 , 所谓“忠言逆耳”,可是要对领导人尽其忠,不妨冒犯他一下 。
讲到这方面,在我们中国历史上 , 常看到大臣与皇帝政见冲突的事,旁注便有“拂其龙麟”的话,以前对皇帝以龙作为表征,据说龙的个性 , 能柔能刚,随便怎样碰它的鳞甲 , 都不会生气,只有龙的颔下三寸处生的是逆鳞,倒的,那是致命所在,绝对不能碰,否则龙就会发怒而毁人的 。这就说明为领导人的 , 度量要大,对有理取闹的,能够包容原谅 。但在最要紧的关键上,千万不可以碰 。譬如我们对朋友也尽管说直话 , 但对于朋友某一要命的缺点,则不能随便说了 。以现代的行为道德讲,适当的限度,保持别人的自尊心 , 是必要的 。所以历史上有些大臣“犯颜谏诤”,就是说领导人已经很生气了,可是忠心的部下为了他好,不管他怎样生气 , 应该说的话,还是要讲 。我们读《宋史》,赵普对宋太祖 , 就做到了“勿欺也,而犯之 。”
有一次,赵普推荐某人做官,宋太祖不答应 。第二天 , 赵普又上奏推荐这个人,宋太祖还是不答应 。第三天赵普又上奏推荐,宋太祖这一下可忍不住了 , 气得大发雷霆,把奏折撕碎了扔到地上 。赵普面不改色地跪着,把这些碎片拾起来 , 带回去 。过些天,把这撕碎了的奏章补贴好,又带上朝去推荐 。宋太祖这一次总算醒悟了 , 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又有一次,有个大臣应该升官,但是宋太祖一向讨厌那个人,不准他升 。赵普极力奏请太祖批准,宋太祖又被赵普惹火了 , 气呼呼地说:“我就是不让他升,你又能怎么样?”赵普说:“刑赏,有天下刑赏的准则,陛下怎么能以个人的喜怒来左右刑赏?”太祖气得离座而起,回到内宫 。赵普就跟着站在宫门口 , 久久不肯离去 。宋太祖后来也就答应了 。我们从这两个故事就可想见赵普处事的刚毅果断,但是他也有缺点,心胸不宽,容易记恨 。他常会挑剔那些当他贫贱时对他不好的人们 。每逢这种情况 , 宋太祖就说:“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劝赵普度量放大,不要计较这些小节 。更何况天子宰相之才,哪里是社会一般人所能鉴识的?后来 , 赵普就不敢再提这一类的事了 。
这种类似的故事,在《贞观政要》这部书里,记载得很多 。唐太宗、魏徵也是一对好搭档 。不过话说回来,魏徵这个伙计固然好 , 也要有唐太宗那样的好老板 。照《贞观政要》的记载,长孙皇后也很好,所以还要老板娘也好 。不然的话,就变成上论中所讲的“事君数,斯辱矣”!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