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解释 这个成语出自什么故事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解释 这个成语出自什么故事

不自量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个成语的故事是这样的 。春秋时期 , 在如今嵩山一带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 。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坏⒐娜肆τ胛锪Ρ戎9俚枚?,军力也要弱得多 。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说道:“息国犯了五不韪,所以要失败 , 而且,恐怕息国快要灭亡了 。”——不韪,即“不对”或“不是”,也就是错误的意思 。
有句成语叫作“甘冒不韪”或“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说:明知不对,还是硬干,是自己心甘情愿犯错误,犯天下最大的错误 。
他们分析的根据是 , 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 , 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 。
犯了这五条错误 , 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解释 这个成语出自什么故事

果然,不久后息国就被楚国攻灭 。
这个故事 , 说息国所犯“五不韪”之一的“不量力”,即成语“不自量力”的出处 。
成语“不自量力”: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 , 其丧师也,不亦宣乎!“不量力” , 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 。
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解释 这个成语出自什么故事

梁海潮读成语故事诗解《不自量力》:
故事发生春秋期 , 郑国息国两相依,
诸侯各国常战争 , 强强弱弱总相欺,
息国比郑小得多,人财物军都难比 ,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解释 这个成语出自什么故事】可叹息国不自量,攻打郑国败涂地,
何以敢冒大不韪 , 大家认真作分析:
一无德行难服众,二无雄厚人财力,
三不笼络友好国,四无攻打充分理,
五不明辨孰对错,惨遭失败是必须 , 
不久便被楚国灭 , 贻笑大方世人讥 。
不自量力源于此 , 《左传》里边记详细,
凡事一定量力行,权衡利弊辨是非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