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平原君有一个门客叫做毛遂,主动向平原君自夸道:我听说您将要与楚国合众 , 并相约自己二十个有才能门客一同前往 , 不找其他人 。
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成语典故——毛遂自荐与窃符救赵 。
毛遂自荐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毛遂自荐 。“毛遂”,是一个人名,赵国平原君的一个门客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自告奋勇 , 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
这个成语是讲毛遂向平原君赵胜推荐自己,自告奋勇要跟随他去楚国 。成语最初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原文如下: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平原君有一个门客叫做毛遂,主动向平原君自夸道:我听说您将要与楚国合众,并相约自己二十个有才能门客一同前往 , 不找其他人 。
现在正好少了一个人,请您让我毛遂作为一个预备人员一同前去 。”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毛遂自荐 。这个成语的典故是讲,当时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眼见邯郸形势危急 , 平原君打算亲身前往楚国求救 。
当时平原君赵胜认为这件事很机密,也非常的艰巨,于是就打算从自己众多的门客当中选出二十位才能出众者前往 。
可是 , 选来选取他都只选出了十九个人 。此时在一旁的毛遂见自己不被赵胜看重,便自告奋勇要求平原君带自己一同前往 。
平原君见毛遂在自己门下几年都没什么大作为,本不想带他去,但无奈确实找不到其他更好的人选了,于是就把他带去了 。
到了楚国的平原君一行从早上劝说楚王到了中午,楚王都不愿意出兵救赵 。
就在这时,毛遂踏步冲到楚王面前,然后拔出佩剑向楚王慷慨激昂的讲述了楚国当年被秦国凌辱的历史,并最终使得楚王答应与赵结盟出兵救赵抗秦 。
楚国出兵后,魏国随后也出兵一并到达赵国邯郸城外,三国联军从城内外分别向秦军进攻,秦国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
从此以后,平原君赵胜就非常重视毛遂,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胆识的人 。而毛遂也通过自荐与这次说服楚王,成功的将自己推销了出去 。
窃符救赵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窃符救赵 。“窃”是盗窃的意思 。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说盗窃虎符救援赵国 。比喻为了救援朋友不惜去做盗窃等不法的事情 。
与“毛遂自荐”一样,“窃符救赵”这个成语也同样是发生在邯郸之战中,出兵救赵的故事 , 只不过这个发兵救赵的主角已经变成了魏国 。
该成语最初来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 。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窃符救赵 。
成语典故是讲赵国都城被秦国大军围困了一年多以后,邯郸城内的粮食与兵员都严重不足,眼见就快城破国亡了 。
就在这情势危急的时刻 , 赵国决定向魏国求救 。
当赵国使臣来到魏国陈述了一番之后 ,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认为唇亡齿寒,赵国如果亡了,自己魏国也就离灭亡不远了,于是也请求魏王发兵救赵 。
魏王见魏无忌说的很有道理 , 再加上魏国本身与赵国也是亲家关系,便让将军晋鄙带领十万大军前去救援赵国 。
可是 , 当魏国大军刚到达半路上时,秦王就派人威胁魏王说,如果谁敢救援赵国,当秦国灭了赵国后,秦军下一个就去攻打救援赵国的国家 。于是,魏王犹豫了 。
就在这紧急时刻,魏无忌就让有恩于她且深受魏王宠爱的一个妃子去盗窃魏王的调军虎符以调动魏军救赵 。这个妃子利用魏王的宠爱与信任,果真就将虎符盗给了魏无忌 。
得到虎符的魏无忌带着自己的大力士朱亥去了晋鄙的魏军大营让晋鄙出兵救赵 。晋鄙不听,于是大力士朱亥趁晋鄙不注意就用铁锥把他给打死了 。
没有统帅的魏军,然后在魏无忌手持虎符的号令下,向赵国前进,后并与楚、赵联军打败了秦军,赵国因此而得以转危为安 。
成语毛遂自荐与窃符救赵点评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毛遂自荐与窃符救赵点评 。
通过这两个成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当觉得自己有真本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把自己给推销出去 。
2.当机会来临时 , 一定要主动把握?。?不然很可能就失去了 。
3.要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人,说不定他就是你成功的关键人物 。
4.遇到重大的事情时 , 一定要保持理智的头脑,懂得分析利弊 , 千万不要被别人随便一句话就给恐吓或忽悠了 。
5.该决定时就决定,遇事要果断 , 切不要犹豫不决或者朝令夕改 。
【毛遂自荐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成语典故毛遂自荐介绍】这就是本期讲的战国时期发生的成语典故毛遂自荐与窃符救赵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