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选自《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 , 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 , 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
人(rén)之(zhī)初(chū)——
朝代:宋(sònɡ)代(dài) 作者:王(wánɡ)应(yīnɡ)麟(lín)
人(rén)之(zhī)初(chū) , 性(xìnɡ)本(běn)善(shàn) 。
性(xìnɡ)相(xiānɡ)近(jìn),习(xí)相(xiānɡ)远(yuǎn) 。
苟(ɡǒu)不(bù)教(jiào),性(xìnɡ)乃(nǎi)迁(qiān) 。
教(jiào)之(zhī)道(dào),贵(ɡuì)以(yǐ)专(zhuān) 。
子(zǐ)不(bù)学(xué),非(fēi)所(suǒ)宜(yí) 。
幼(yòu)不(bù)学(xué),老(lǎo)何(hé)为(wéi) 。
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ɡ)器(qì) 。
人(rén)不(bù)学(xué),不(bù)知(zhī)义(yì) 。
【一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之《人之初》】译文:
人出生之初 , 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 , 不能成才 。
注释:
初:开始,开头 。
性:性格,本性 。
习:习惯,习性 。
苟:如果;假使 。
教:教育,指导 。
迁:改变 。
专:专心致志 。
宜:合适,应该 。
幼:年幼,小时候 。
琢:雕琢 。
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
义:古同“仪”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
拓展资料:
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 。其博学多才,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 , 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 。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 。传世书法有《著书帖》等 。著有《三字经》、《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玉海》、《通鉴答问》、《深宁集》、《诗地理考》等 。
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 。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 。其为人正直敢言 , 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 , 专意著述二十年 。
王应麟与胡三省、黄震并称“宋元之际浙东学派三大家” 。其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 。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 。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考据性笔记《困学纪闻》以考证为特色,居“宋代三大笔记”之首;蒙学著作《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 。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 , 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 , 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 。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例如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了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