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 之 初,性 本 善,性 相 近,习 相 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 , 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注释】
人:泛指众人 。
初:初生,刚出生的时候 。
性:性情,本性 。
本:根本,原来 。
相近:相去不远 。
习:后天的习惯 。
远:相差太远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话 。
【故事】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 , 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 , 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3R蛭约翰桓咝? ,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 , 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 , 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 , 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 , 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再是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
2.苟 不 教 性 乃 迁 教 之 道 贵 以 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
【注释】
苟:如果、假如 。
【经典文化作品《三字经》部分全文及翻译 分享】乃:于是 。
迁:变化 。
道:方法、道理 。
贵:注重、重视 。
以:在于 。
专:专心致志 。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3.昔 孟 母 择 邻 处 子 不 学 断 机 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 , 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
【注释】
昔:从前 。
孟母:孟子的母亲 。孟子姓孟名轲 , 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 。相传孟子早年丧父 , 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最后在一所学校旁定居下来 。
择:选择 。
邻:邻居 。
处:相处、居处 。
子:即孟子 。
机:指织布机 。
杼(音柱):牵纱的梭子 。
【故事】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 , 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 , 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 , 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 , 他们搬到镇上 , 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 , 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 , 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 。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 , 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一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4.窦 燕 山 有 义 方 教 五 子 名 俱 扬
【解释】五代时 , 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
【启示】仅仅教育 , 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 , 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
【注释】
窦燕山:五代后晋人,名禹钧 。传说他教子有方 , 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5.养 不 教 父 之 过 教 不 严 师 之 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 , 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
【启示】严师出高徒 , 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 , 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
【注释】
不教:不加以教导 。
过:过错 。
师:老师 。
惰:怠惰,这里指失职 。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 , 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6.子 不 学 非 所 宜 幼 不 学 老 何 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 , 能有什么用呢?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
【注释】
子:是为人之子 。
不学:是不肯读书 。
宜:应该,适当 。
幼:指黑发年少时 。
老:指长大成年以后 。
何为:指不能有作为 。
【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 , 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7.玉 不 琢 不 成 器 人 不 学 不 知 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
【注释】
玉:美玉 。
琢:雕琢 。
器:指器物 。
义:义理、道理 。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 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 , 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 , 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 , 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