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是全球共同的目标和责任 。2000年,联合国提出8项千年发展目标(MDGs),消除贫穷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各项减贫策略的实施 , 全球范围内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36%下降到2015年的10%[1] 。2015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一致通过17项变革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 。消除贫困再次列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首 。本文将从贫困的概念及标准、消除贫困的途径与战略、减贫实践、扶贫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无贫穷进行初步探索 。
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36%下降到2015年的10% 。(图片来源:世界银行[2])
0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无贫穷(No Poverty)
联合国将消除贫穷列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1个,其总体描述为:“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在这一大目标下 , 又分别列有多个子目标,具体如下[3]:
- 到2030年,按各国标准界定的陷入各种形式贫困的各年龄段男女和儿童至少减半 。执行适合本国国情的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包括最低标准,到2030年在较大程度上覆盖穷人和弱势群体;
- 到2030年,确保所有男女,特别是穷人和弱势群体,享有平等获取经济资源的权利 , 享有基本服务,获得对土地和其他形式财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继承遗产 , 获取自然资源、适当的新技术和包括小额信贷在内的金融服;
- 到 2030 年,增强穷人和弱势群体的抵御灾害能力,降低其遭受极端天气事件和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冲击和灾害的概率和易受影响程度;
- 确保从各种来源 , 包括通过加强发展合作充分调集资源,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充足、可预见的手段以执行相关计划和政策 , 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 根据惠及贫困人口和顾及性别平等问题的发展战略,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制定合理的政策框架,支持加快对消贫行动的投资 。”
02
如何理解贫困?
2.1贫困的概念
人类对贫困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发展历程不断演进的 , 因此贫困的概念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4] 。1901年,英国学者Benjamin Seebohm Rowntree开始用收入来定义英国的贫困;1981年 , 世界银行开始对各发展国家进行消费和收入贫困测算;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第一次公布了人类发展指数(HDI),以能力方法理论为基础,从人类发展的视角定义和测量贫困;1995年 , 联合国在《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行动纲领》中阐述了贫穷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收入、食物、健康、教育、住所、环境、社会歧视、决策参与等;2001年,世界银行将贫困定义为“福祉被剥夺”;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第一次公布了多维贫困指数(MPI),拓展了人类发展理论对贫困的定义与测量[5] 。
贫困概念的演进(来源:《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第二版)》[6])
2.2贫困的标准
由于贫困的概念在不断演化,贫困的标准也根据研究焦点而各有不同 。有学者将贫困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单一贫困与多维贫困、静态贫困与动态贫困等;也有学者根据收入标准、人类发展指数、多维贫困指数来对贫困标准进行分类 。本文将综合几种分类标准,将贫困分为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 。
绝对贫困标准
绝对贫困标准是根据“基本需要法”来界定的 。其早期定义源于英国学者Rowntree[7]对英国的贫困线估计,以维持体力最低需求所需要的货币预算来设置贫困线 。世界银行采用基本需要法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贫困线,并综合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最贫困国家,制定了全球贫困线[8] 。
最初的贫困线根据1985年购买力平价(PPPs)制定,为每人每天1美元 。后来按照1993年购买力平价,贫困线改为每人每天1.08美元;到了2005年,贫困线根据调整后的购买力平价变为每人每天1.25美元;2015年,世界银行根据2011年购买力平价将国际贫困线调整为每人每天1.9美元[9] 。2017年,世界银行[10]补充了两条国际贫困线,分别为每人每天3.2美元和每人每天5.5美元 。
相对贫困标准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生活在低收入国家的人口逐渐减少,那么就需要讨论用同一种方式衡量所有国家(例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的贫困标准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能满足不同国家的基本需求[11] 。因此在早期绝对贫困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贫困标准 。欧盟于2001年公布相对贫困线的官方定义,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60%,大致相当于平均收入的50%[12] 。
多维贫困标准
自从阿马蒂亚?森提出从能力视角理解贫困(认为贫困是因为能力的缺乏),学界逐渐从多维视角研究贫困 。要消除贫困,除了足够的收入外 , 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教育、健康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因此,多维贫困标准既包括收入不能满足基本需要造成的“贫”,也包括没有能力获得教育、卫生、饮水、社会保障等基本服务的“困”[13] 。也就是说 , 多维贫困标准是以能力视角,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维度来多方面衡量贫困 。任何一个维度的缺乏,均视为贫困 。
本章参考文献:
[1] [3] 联合国,2020,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poverty/
[2] 世界银行,2020:贫困数据 ,
https://data.worldbank.org.cn/topic/poverty?end=2018&start=1990
[4] [6] [13] 王小林,2017:《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第二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5] 王小林,2012:《贫困标准及全球贫困状况》,《经济研究参考》(京)2012年55期 。
[7] Rowntree, S., 1901, Poverty: A Study of Town Life, London: Macmillan.
[8] Deaton, A. (2015). The great escape : 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 Press.
[9] Ferreira, F., Jolliffe, D.M. & Prydz, E.B. (2015). The 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has just been raised to $1.90 a day, but global poverty is basically unchanged. How is that even possible? World Bank Blogs, https://blogs.worldbank.org/developmenttalk/international-poverty-line-has-just-been-raised-190-day-global-poverty-basically-unchanged-how-even
[10] World Bank, 2020, Measuring Poverty,
https://static1.haohuo.net/uploads/images/2196941/2196941_overview >[11] Prydz, E.B. & Jolliffe, D., 2019. WDI - Societal Poverty: A global measure of relative poverty,
http://datatopics.worldbank.org/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stories/societal-poverty-a-global-measure-of-relative-poverty.html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系列解读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什么】[12] World Bank, 2017, Monitoring Global Poverty: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Pov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