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寨历史原型在哪里

1、崇山峻岭的大别山,逶迤起伏、山寨林立,最有名的非鄂东蕲黄四十八寨莫属 。
2、宋、元、明、清之末季,大别山南成为风云际会之区,豪杰啸起之地 。诚如方志学家王葆心说:“地凭天险,利用战争 。历代产乱世之豪俊……相继崛起 。”(《蕲黄四十八寨纪事·鄂寨篇》)他们为抗暴保民保乡 , 号召大众利用险峻的山水形胜,出资出力 , 筑寨踞守,伺机突击进取 。其时历建大小寨堡三百有余 , 要寨七十二,名寨四十八,称“蕲黄四十八寨” 。
【四十八寨历史原型在哪里】3、“蕲黄”为大别山南、长江以北行政区划的简称 。隋开皇三年(583年)前 , 这里相继统属衡山郡、西阳郡 。之后改郡为州,蕲黄二州并治 。明初改州为府,洪武九年(1376年)至1912年,湖北省黄州府辖蕲州和广济(今武穴)、黄梅、蕲水(今浠水)、罗田、麻城、黄安(今红安)、黄陂(清雍正七年划出)、黄冈(今黄州区、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区),号称“黄州八属”,亦称“蕲黄” 。
4、“蕲黄四十八寨”在不寻常的天时、地利、人和世态下构筑而成 。天时为宋、元、明、清末,国政衰败、战乱叠起、群雄纷争、风云际会、动荡不安、朝代更替之岁月;地利为大别山群峰相辅,连接丘陵、平原,俯瞰江淮、七水(滠、倒、举、巴、浠、蕲六水及华阳河),其间悬崖、深谷、溪涧、沟壑纵横 , 林木蓊翳,方物丰阜,村湾相依,生存有源 。登高望远 , 大别山麓进退方便,寨址易守难攻,便于周旋 。人和为民众谨朴厚善,勤奋志坚,急公好义 , 沉毅果敢,啸聚抗暴,铜锣为号,荷锄飞镰 , 一致对外 , 有着冲锋在前的传统民风,“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铜锣精神” 。这种民风与地利条件相合,演绎出丰厚的山寨历史文化,其教诲、激励作用超越时空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