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技术
猪笼草 [ Nepenthesmirabilis(Lour.)Druce]是猪笼草科、猪笼草属亚木质藤本植物,又名担水桶、猴水瓶(湛江 )、猴子埕 (海南 )、猪仔笼等,是著名的食虫植物 ,其独特的捕食性,其美丽的瓶状叶特别诱人 ,是目前食虫植物中最受人们青睐的种类之一 。猪笼草原产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热带地区,虽然在广东省南部和海南省等亚热带地区也有野生品种分布,但很少应用 。20世纪 80年代以后,在花卉市场偶见从国外引进的猪笼草优良品种 ,主要用于花卉展览,其价格较高,但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为满足市场需求 ,让猪笼草进入千家万户 ,成为我国南方的盆栽花卉 。
1 形态特征
猪笼草为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质化攀援藤本 。攀援性的品种如二齿猪笼草和爱德华猪笼草株高最高可达 15 m。但一些小型品种,高度不超过10 m。叶互生 , 无柄或具柄 , 最完全的叶可分为叶柄、叶片、卷须、瓶状体和瓶盖 5 个部分 。瓶状体又名捕虫囊,囊体色彩鲜艳,囊内具有消化腺体,分泌消化液 。瓶盖内侧具有蜜腺,分泌蜜液 , 引诱昆虫 。最具典型的为劳氏猪笼草,分泌的蜜液结成 1 层厚厚的白色晶状体 。囊盖还具有防止雨淋、减少蒸腾的作用 。单性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 。蒴果,萼片宿存;种子多数,丝状 。
2 分布及原始生境
猪笼草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到塞舌尔、印度、亚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部至东北部、和新喀里多尼亚(位于南太平洋) 。而最丰富的资源则是分布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 。野生猪笼草多生长于山区热带雨林、灌木林及其林中旷地,或低山沼泽、海滨沙地等 。性喜高温、高湿和强散射光的稍阴环境,不耐寒,但怕干燥和烈日曝晒。
3 栽培管理
3.1 温湿度管理
因原生地的不同,在园艺栽培中依据分布的海拔高度将猪笼草分为极高地种、高地种、中地种、低地种 4 类。由于海拔的不同,其适宜温度的差异也非常大 。一是极高地种 。海拔高度为 2 000 m 以上 。白天适温为 15~25 ℃ , 夜间为5~15 ℃。冬季不得低于 5 ℃ ,夏季不得高于 30 ℃。需极大的昼夜温差,缺少温差,植株停止生长,衰竭死亡 。二是高地种 。海拔在 1 000~2 000 m 之间 。白天适温为 20~30 ℃ ,夜间为 8~20 ℃。冬季不得低于 5 ℃ ,夏季不得高于 35 ℃。需昼夜温差较大,若不能提供会减缓生长 。三是中地种 。海拔高度为 1 000 m 左右 。白天适温为 25~35 ℃,夜间为 15~20 ℃。冬季不低于 5 ℃ , 夏季不高于 35 ℃。四是低地种 。海拔高度为1 000 m 以下 。白天适温为 25~38 ℃,夜间为 15~25 ℃。冬季不低于 10 ℃ , 夏季不高于 38 ℃。猪笼草分布于热带地区,该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在 2 500 mm 左右,有的品种还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海拔地区,因此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 。在栽培时,应保持在 70%~95% 之间 。在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增加叶面喷水次数,并辅以地喷 。如果有完善的设备可采用喷雾系统进行湿度的控制 。有些极高地种及扦插后移出需进行缓苗的植株,需要空气湿度维持一个稳定的高湿状态,可将植株罩于透明的塑料袋中,待其恢复生长后,进行正常的湿度管理 。
3.2 光照管理
猪笼草喜强散射光,最适光照为 15 000 lx ,且光照时长不少于 3 h/d。但在夏季强烈的直射光会灼伤叶片,影响其正常生长,需用遮荫率为 45% 的遮荫网进行遮荫处理 。适宜充足的光照可使捕虫囊色彩艳丽 , 提高捕虫率及观赏性 。
3.3 栽培基质
种植猪笼草时应选择疏松、排水透气性好、微酸性的混合基质 。在种植时应选择大粒兰石、陶粒等透水性好的基质垫于盆底,再用草炭、兰石、赤玉土、鹿沼土等混合基质种植猪笼草 。也可用纯水苔种植 , 但相比而言,混合基质更有利于猪笼草根系的萌发和伸长 。
3.4 水肥管理
因猪笼草在原生地中 , 水质非常良好 , 故其对水源质量要求极高,一般采用纯净的过滤水、雨水、蒸馏水为最佳 , 切勿使用自来水,自来水中的氯气及石灰质会对猪笼草的根部造成损害 。浇水时 , 以盆土表面开始发白为宜,浇则浇透 。每天对叶面进行 1 次喷水处理,夏季则每天喷 2 次 。由于猪笼草具有捕食的特性,故一般如果不是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其会自己诱引昆虫成为自身养分,无需施肥 。此情况下勤施肥会造成退化,不结捕虫囊 。当其处于全封闭状态,无食可捕时,可少量施以复合肥 , 液肥以 3 000 倍为宜,固肥以 1 粒放于捕虫囊内为宜 , 且液肥 3 个月施 1 次,固肥 6 个月施 1 次 。
3.5 病虫害防治
猪笼草常见的病虫害有煤污病、蓟马、夜蛾幼虫 。因其对药物的敏感度较高,高浓度易产生药害 , 故要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 。蓟马发生时,采用阿维菌素 2 000 倍液进行喷杀 , 喷杀时对新芽的缝隙进行重点处理 。煤污病的处理上,先手工清洗植株上的煤污,再用多菌灵 2 000 倍液进行喷洒 。夜蛾幼虫危害时 , 只能通过人工去除的方法 。
4 繁殖方式
4.1 播种繁殖
猪笼草为雌雄异株植物,在栽培中可通过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 。结实后 , 因其不宜保存,最好的播种方法是采集后立刻进行播种 。常用的播种基质可采用纯水苔或经筛选后的泥炭、沙与蛭石的混合基质 。准备好基质使其表面平整 ,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基质上,使用盆浸法进行补水,温度保持27~30 ℃ , 空气湿度保持 90%~95%,塑料薄膜覆盖 。播种后25~45d 发芽 。但雌雄株很难同时收集的,不利于原种的繁殖 。
4.2 扦插繁殖
【猪笼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技术 猪笼草怎么养才能结新笼】 春季是猪笼草扦插的最佳时间 。选取 1~2 年健壮无病害枝,剪取 8~10 cm 长带节茎段,有些节间较长的选取 2~3节 , 去除下端叶片,只留取顶端的 1 片( 2~3 cm 长) 。基质采用 1∶1∶1 的草炭、兰石、赤玉的混合基质 。扦插深度以从下往上第 2 个节茎留于土层上为宜 。扦插后常喷水 , 空气湿度保持为 75%~95% 、温度为 30~35 ℃ ,50~60 d 可生根 。因此,扦插繁殖较容易操作,为猪笼草主要繁殖方式 。
猪笼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