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树整形
1.定干
干枣的高度因品种、生态条件和栽培方法等而异 。干性比较强,树姿比较直立的品种 , 一般平原的干高大约5厘米,丘陵山地的45cm左右比较合适 。干性较弱,树形较开放的品种,一般平原的千高为65厘米左右,丘陵山地的5cm左右合适,枣谷物的间作,四边和庭院栽种的枣树干稍高,一般为10cm左右的高度 。品种、生态条件和栽培方式基本相同,管理条件好的枣树稍高 。
2.整形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 中国许多枣区枣农都没有整形枣树的习惯,让枣树栽种后 , 小树生长缓慢,大树凌乱,栽种后四、五年的枣树还是打一棵枣荚,大树大多是混乱的 。现在,各枣区经常使用的树形有主干的疏个形、自然的快乐形、小冠的疏个形、自由纺锤形和一轴主干形等,下面主要介绍3种 。
(1)主干的疏成层形:其树体的构造:树干的高度为5厘米左右,树高为行距的80%左右,主枝为6-7根,分为3-4个排列 。第一个的三个主枝在3个方向上均匀分布,主枝的基底角为50-60,个内距离为20-25cm 。第2个2根主枝与第1个主枝空分布,培养1-2个主枝个间距离80-100cm,个内距离15cm左右,基角45-50°,第2个主枝个间距离60-70cm,第3,4个主枝各1个侧边的枝条 , 第1侧边的枝条与中心主干50cm左右,第2侧边的枝条相对于第1侧边的枝条逆向 , 第2侧边的枝条与第1侧边的枝条同方向,第3侧边的枝条与第1侧边的枝条同方向 。通常情况下,4到5年树体的骨骼基本可以形成 。
(2)自然的开心形:其树体的构造为:树干的高度为60cm左右,树高比条距?。?约80%左右,为无中心主枝,在树干上选择3-4个生长力比较均一的主枝,分别向3根方向延伸,主枝的基角为60-70,第1侧边的枝条距离主干50cm左右,第2侧边的枝条是第1侧边的枝条的逆方向,枝的间隔是30-40cm,第3侧边的枝条是与第1侧边的枝条相同方向,距离第2侧边的枝条大约45厘米 。在主枝和侧边的枝条上,根据空间的大小,配置和培育出大小小的结果枝组 , 空间大的是配置分支的组,空间小的是配置小枝的组,在侧边的枝条和主枝的背上不留下分支的组 。
(3)小冠的疏个形:树体的构造与根干的疏个形类似,其主要优点是:树体比较?。?骨骼坚固,树枝紧凑,管理方便,通风好 , 光线好,适宜采用密植的枣园小冠疏个形有5个主枝 , 一般分为2个、第1个3个主枝、第2个2个主枝、主枝数、个间距离、个内距离和主枝角度,如果少于主干粗个则较小 。株距2米×3米和3米×4米的密植的枣园多采用这样的树形 。
2、旧树更新
枣树主芽自然成长,一般只有尖端主芽的发芽形成枣头的一轴延伸,剩余主芽大部分不发芽的部分潜伏成为隐性芽 , 隐芽寿命长,由于容易受到刺激 , 枣的头容易萌发,这是枣树的长寿和更新的恢复生物学的基础 。
2-3年生枝位于树冠的外轮廓 , 光充足,分支生理功能旺盛,生长丰富,结实能力强 。随着树龄的增加,枝叶逐渐老化 , 部分树枝枯死现象,树冠逐渐缩小 , 产量逐年降低 。基于枣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树势的具体情况,进行更新的恢复,刺激隐芽的头 , 选择生长的势头强劲,方位适宜的枣头,培养新的树冠,通过恢复树体,可以明显提高结果的实力 , 在普通更新后的3-5年后,可以得到较高的产量 。强化土、肥料、水为主的综合管理,高产效果更加显著 。旧枣树的更新修剪方法如下:
(1)适度收缩中分支和辅助营养的枝条
培养枣树芽前 , 根据树种的气势对骨干和副枝进行一定程度的收缩 。树势开始减弱,部分树枝枯死 , 有效枣树减少,对产量明显下降的旧枣树进行轻度更新,一般缩小树枝的1/4―1/3 , 结果枝组同时进行了收缩 。切口应当立即涂油漆,蒸发,失去水 , 防止伤口破裂 。树势明显衰弱,树冠上部树枝大量死亡,有效枣仁大量减少,产量严重降低的旧枣树进行中度更新,一般枝干1/3-1/2,树势极度衰弱,树枝大部分死亡,树冠缺陷不完全,有效枣树不多,产量非常低的旧枣树,进行严重的更新,一般枝干收缩1/2-2/3 。对极度衰弱的旧枣树进行非常重的更新,可以缩小到骨干的树枝和副树枝的基部 。
3.选择和培养新枣头
【枣树整形修剪小技巧,确定你的方法用对了吗,来看看 枣树修剪最佳方法】培养后,切割株下面的隐隐芽长出了许多枣头,枣头生长到10cm左右时,长势强,对于方位好的枣头,选择3-4个做中坚培养,剩下的枣头 , 根据空间的大小,根据养枝和结果枝的组 , 立即除去无用的枣头 。生长期间多次擦芽,防止营养耗损,改善通风条件,促进剩下的枣头正常生长,7-8月新枣头长度达到80cm左右时摘心,充实枣头生长,之后按照正常的要求进行修剪 。
旧枣树更新一次,一次性完成一次更新 , 枣头发芽多,有利于骨干的选择和培养,树整齐 , 树冠成形快,生产快,如果一次性更新 , 枣头生长弱,生长不完全,树冠成型变慢,产量恢复缓慢,管理也不方便 。结合旧枣树的更新、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叶面肥料喷洒等措施,效果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