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寡妇年什么意思

“双春年”不好在哪?

民间老话说,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 。说是在农历历法中 , 假如一年有两次立春的话 , 这一年会被称为孤鸾年或者寡妇年 。
之所以被人称为寡妇年 , 是因为两个立春似乎暗示着“二度春”的意思 。古人把“春天”视为洞房花烛大喜,两度“春天”言外之意是要结婚两次,因此古人认为良好的婚姻应该是一心一意、白头到老,而不是半路夫妻“梅开二度” 。
“春”在传统文化中,有“春心荡漾”的意思,代表着旺盛的“桃花运” 。古人又认为 , 双春年中“春”多泛滥,说明人在那年桃花运比较多,桃花运越旺盛 , 人越容易滥情,导致婚姻非常不稳定 , 进而造成离婚率水涨船高,这也是民间较为忌讳的地方 。
“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寡妇年什么意思

此外,因为古人在主观上很不待见“双春年”,在“爱屋及乌”的心理引导下,“双春年”被古人打上各种负面的标签,比如“双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年两头春 , 黄豆贵如金”,都是在说双春年年景不好,不利于种植和养殖 。
古人的依据是双春年的冬天比较漫长,不利于牲畜和农作物生长 。这种观念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全年天数是固定的,冬天的寒冷天数增加,必然是春天和秋天的天数在减少的结果 。春寒和秋寒的天数变长,肯定是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 。
“贫贱夫妻百事哀” 。在看天吃饭的古代农耕社会,粮食是最大的收入来源 , 粮食收成不好的话,家庭生活会变得相对困难,夫妻吵架拌嘴的日常矛盾也会增加,所以婚姻破碎的概率也会随之上涨 。
“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寡妇年什么意思

这种民间传闻到底有没有可信度,且看下文分析 。

双春年的由来

前边已经说过,双春年是指一年当中有两次立春 。
按照以往的惯例,立春一般发生在农历腊月二十二到二十五 , 公历是2月3日到5日 。但也有例外,有的时候立春会比较早 , 在农历正月初十左右,那么当年会出现两次立春,年初一次 , 到年尾腊月底再出现一次 。老百姓把这种情况称为“双春年” 。
出现两个立春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一年的天数要足够长,按照农历历法计算 , 常规年份一年天数只有354天,为了找补天数与自然运行的误差,只能用闰月来找补 。因此,双春年必定是闰年 。
闰年是一种较为熟悉的现象,它一般是按照每十九年出现7个闰年的规律循环往复 。照这样计算,双春年也并不罕见 , 说到底是因为闰月的存在,用它来找补天数的方法,跟五迷三道的东西关系不大 。
“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寡妇年什么意思

【“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寡妇年什么意思】

关于双春年要注意3点

1.看待“双春年”不能抱着迷信思想,正确的认知是把它当作一种自然现象 , 因为它的的确确普遍存在,比如过去十年当中,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再加上即将到来的2023年,这些年份都是“双春年”,大家也似乎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 。
2.所谓“双春年”并不是古人的说法,极有可能是近代民间炮制的概念 。如同2008年的婚育热潮一样,有人认为2008年的二十四气节没有立春,导致他们不愿意结婚,但已婚的夫妇都抢着生孩子 , 甚至月份不到都要开刀抱,为的就是能生一个奥运宝宝 。这些民间江湖术士的思维真是漏洞百出,没有立春的年份不能结婚,难道适合生孩子吗?
3.谣言的兴起很简单 。类似“双春年”“无春年”是寡妇年的说法,完全是一种披着民俗外衣的谣言 , 制造这种谣言的手段往往十分低端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一对青年男女到了适婚年龄 。女方要催着男方结婚 , 男方却不想结婚 。如果赶巧当年是“双春年”的话,为了达到目的 , 男方完全可以编一个“顺口溜”吓唬女方说“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换做谁听到这句话,心里也不是滋味,明知道是假的,但也只能顺从 。
“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寡妇年什么意思

那些农谚俗语可以当作一种传统文化,但没有必然太刻意地照本宣科 。因为时代不同了,看待问题的眼光和思维也要与时俱进 。在过去,科学不发达 , 人类只能依靠天气吃饭,故而对大自然产生无限的敬畏 , 甚至把它抬升到神的层级,这些在今天看来显得有些荒诞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