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父巴赫,曾是天选打工人?

也许你不曾听过小步舞曲和勃兰登堡协奏曲,但你一定对古典音乐之父巴赫的名字很熟悉 。
他创作的曲子曾经惊艳了西方世界 , 甚至在今天也依旧影响着音乐界 。
不过,令人诧异的是巴赫在当时并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甚至不是一个作曲家 。在巴赫的生命中,他还有着多重的身份 。
那么他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又是如何成为“音乐之父”的?
教会音乐家
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的德国社会 , 政教还没有完全分离,此时的教会就是政府 。由于教会享有在社会上分配资源的权力,所以很多的学校都是教会学校,很多社会活动也都是由教会来组织 。
另外,教会还会请一些音乐家来为仪式作曲,在一些典礼仪式中去演奏音乐,巴赫最初就是帮教会打工的“教会音乐家” 。
那么,巴赫是如何成为一个“天选打工人”的呢?这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
巴赫于1685年在德国出生,长大后进了一些专门学习音乐的学校深造,毕业之后他在很多不同地方的教堂工作过,比如说在阿恩施塔特、魏玛、科腾等等 。

音乐之父巴赫,曾是天选打工人?

如果你去过欧洲旅行,就会知道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小镇都有教堂 。
不管那个镇多小 , 可能只有几百、几千人的欧洲小城市,它都有一个自己的教堂 , 而那个教堂就是那个小镇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中心 。
这个传统在巴赫出生的时候已经趋于完善,这就是他在不同地方的工作,都是在教堂里边做一个“音乐奴仆”的原因 。
那为什么把这份工作叫做音乐奴仆呢?其实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打工人的意思 。
教会需要什么音乐,巴赫就要去学、去作什么曲子;教会什么时候需要音乐,他就要上场去演奏音乐 。
如果教会需要很多人去表演或者演唱音乐的话 , 他还要帮忙去教这些人怎么去演奏,怎么去演唱 。
由此可见,巴赫在教堂里的地位并不算高 。当时教堂的音乐是仪式中很重要的环节 , 他是教堂里随叫随到,甚至是随时需要用到的这么一个人 。
一般他的工作流程就是礼拜一到礼拜五要创作音乐,礼拜六要彩排 。
因为好多的曲子不是他一个人去演奏,而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唱或者一个小小的乐队去表演,所以礼拜一到礼拜五他把这些音乐创作完之后,他还要抄一些分谱 。
这么一看,他要创作,又要抄谱,礼拜六的时候要跟这些音乐家一起彩排,而礼拜天的时候还需要在基督教的传统上敬拜上帝 。
所以,巴赫从礼拜一到礼拜天是没有休息的 , 基本上365天都在忙碌的工作 。
然而,在38岁的时候,巴赫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由于在音乐上拥有傲人的天赋,他被德国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聘任为那里的音乐总监 。
音乐之父巴赫,曾是天选打工人?

听起来这个职位好像很高级,但其实他只不过是换一个新的教堂,继续去创作和表演音乐而已 。
巴赫在教堂工作期间,创作了200首宗教的清唱剧和200首管风琴的众赞歌以及受难曲、圣诞神剧等一系列有宗教意味的作品,这都是他每个礼拜或者每一年的每个固定的场合、固定的日期会用到的 。
他的曲目,也反映着他的工作性质 。
虽然巴赫在每个教堂里都只是扮演着“音乐奴仆”的角色,但是创作的曲子来说,他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教会音乐家了 。
世俗音乐家
当然 , 巴赫也不是完完全全的一个教会音乐家,他很多的作品其实是和宗教没有太大关系的,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教会学校的老师 。
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巴赫工作的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有很多的附属学校 , 他需要到这些学校去训练下一代侍奉仪式音乐的人员 。
所以在这些教会的学校当中 , 他作了很多练习和教学的一些教材的作品 。比如说他的24首前奏与赋格曲,也是我们很熟悉的十二平均律 。
他也作了很多无伴奏的作品,其中有6首无伴奏小提琴的组曲,还有一些大提琴无伴奏的组曲和一些管风琴的前奏与赋格曲,这些都是巴赫在学校会用到的 。
音乐之父巴赫,曾是天选打工人?

然而当时巴赫的工资并不是很高 , 他有时候还要去外边赚一些外快 。
比如说在一些贵族的宴会上,或者是生日的时候,他去演奏一些音乐,再比如有一些重要的仪式,他也要为此创作一些音乐 。
有记载说 , 巴赫曾经抱怨去世的人不够多,他的音乐没办法卖出去 。
这种专门供给贵族娱乐性的音乐被叫做世俗音乐,而创作这种音乐的人被称为“世俗音乐家”,显然巴赫就是这样的人 。
他的一套小提琴无伴奏组曲中的恰空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小步舞曲等等 , 都是大家熟知的世俗音乐 。
小步舞曲就是为了一些贵族举行舞会的时候所创作的,这些贵族是跟着这些音乐的节奏来去展开自己的舞步,他们一般都是很优雅地去跳舞,步幅都很小 , 故名小步舞曲 。
巴赫还作过一套勃兰登堡协奏曲,一共有六首,这首曲子是给管弦乐团演奏的 , 也是一首世俗音乐 。为什么叫勃兰登堡协奏曲?
这是因为巴赫当时到德国的一个小镇,这个镇叫勃兰登堡 。那个镇的一个镇长或者叫一个郡主邀请巴赫给他们作一些音乐,所以巴赫到那里做了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 。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巴赫的生命中还创作出了不少世俗音乐,这也足以证明他还是个“世俗音乐家” 。
古典音乐之父
巴赫是个音乐打工人,是个教会音乐家,是个世俗音乐家,但我们不能忘了他还是西方古典音乐之父 。
那么 , 他是如何变成音乐之父的呢?
我们知道当时教会的音乐是不会重复聆听的,每周都会换成新的曲子,所以这些曲子大多都不能被后世的人听到,但现代的人却经常能够听到巴赫的乐曲,这都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十九世纪初的一位作曲家门德尔松 。

音乐之父巴赫,曾是天选打工人?

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的教堂当中翻出了一些巴赫的手稿,他看到这个手稿之后,发现巴赫的音乐原来创作的是如此的美妙,然后,他就把巴赫的乐谱重抄了一遍 , 又开始在教堂中演出 。
在巴赫去世后沉寂了100年的曲子,这个时候再次被人听到了 。
恰好当时处在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很重视对精神上的追求,也很向往经典的艺术 , 所以人们听到巴赫的音乐之后 , 都认为巴赫的音乐是带有美感和智慧的一种音乐 。
于是,从19世纪初门德尔松开始,巴赫的音乐就一直被重复地演出,再也没有中断过了 。
不过,他被称为音乐之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乐曲产生于海顿和莫扎特的流行音乐之前 , 又传承了很长时间,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调性改革的贡献 。
在之前的西方音乐界,大部分作曲家都是以C大调、G大调、F大调这些调为主创作 。
因为当时的调音系统是这十二个音不平均分配的 , 也就是说我们弹C大调的时候听起来很好听,G大调也不错 。
但是如果我们弹一些半音为主音,也就是半音当“哆”的时候,听起来就很难听 。所以,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局限 。
于是 , 巴赫利用我们前面提到的十二平均律的调音方式去创作了一套很重要的作品,叫24首前奏与赋格曲 。那么,什么是十二平均律呢?
如果大家看过钢琴键盘,从这个C音到高八度的一个C音或者一个“哆”的一个音,从低音的“哆”到高音的“哆” , 中间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音?
我们数一数的话,一共有十二个不同的音,也就是七个白键的音加上五个黑键的半音 。
12个不同的键,每一个键有一个大调,一个小调,巴赫所作的这24首前奏与赋格曲就相当于把钢琴上面或者音乐上面所有可能的调都各作了一首作品,这也就是十二平均律 。
值得注意的是,他是第一个把24个调全部都作了一首作品的一个作曲家 。所以巴赫对于调性的改革,有很深远的影响 。
而这24首的前奏与赋格曲当中,大家最熟悉的是第一首,有很多人都把它改编成不同的旋律 , 或者在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场合当中用到 。
【音乐之父巴赫,曾是天选打工人?】因此,巴赫留给后世的,不光是美妙的音乐作品和音乐调音的革命性创新,他也给音乐界带来了不断发展的希望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