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 “悟空快来救我!”唐僧玄奘真像《西游记》里那么柔弱 , 是个弱不禁风的和尚吗?是一个一遇到困难就要悟空来救驾的软弱、甚至有点让人讨厌的人吗?
真实的玄奘远比《西游记》更加传奇 , 玄奘西行之路没有唐太宗的帮助 , 没有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但确确实实有着重重磨难 。玄奘靠着心中坚定无比的信念,靠着无数虔诚之人的相助 , 从西方取来了佛经 。
这是属于大唐高僧玄奘的传奇,是真正的西游记 。
1.孤身万里游,只为求真经
玄奘是个舍身求法的人 , 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 。
玄奘法师俗姓陈 , 原名陈炜,洛州偃师猴氏(今河南僵师猴氏镇)人 。公元600年 , 出生于洛阳陈河村 。陈炜的父亲是个县令,因此他从小就受到儒学熏陶 。只是陈炜的人生并不顺利,5岁时母亲便去世 , 10岁时父亲又去世了 。不幸的童年让陈炜早熟,而无依无靠只能踏入了佛门 。
玄奘年轻时就到长安大慈恩寺出家做和尚 。13岁时开始游学各地,到处拜师学习 , 认真研究佛法 。很快就精通了佛教经典,玄奘凭着自身才学,对佛法已经有着独到的见解,才华传遍洛阳 。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 。后来玄奘发现佛教宗派林立,佛经翻译错误迭出,于是立志西游天竺、求取真经 。
但当时的唐朝由于突厥经常侵扰中原 , 边塞局势不稳 , 唐朝法律禁止僧人出境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天,因河南陇右时遭霜灾,长安闹饥荒,朝廷允许道俗四处“就食”,玄奘就混迹于灾民 , 一路西行 。开始了“孤身万里游”的求法历程 。
玄奘来到边塞重镇凉州时,凉州都督执行朝廷命令,逼令玄奘返回长安 。幸运的是,在当地高僧恵威法师的帮助下得以逃避禁令,潜行出关 。他昼伏夜行,风餐露宿,到达瓜州时,瓜州州吏更为他这种立志求经、勇往直前的精神打动,毅然放他西行 。
西行途中玄奘结识了一个西域人石槃陀,并请他做向导 。可他们越过玉门关不久,向导就跑路了 。玄奘独自一人继续赶路,进入茫茫大戈壁 。800里的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他迷路了,慌乱中又弄翻了水袋 。但玄奘曾经发誓,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便继续西行 , 几天后,他昏倒在沙漠里 , 幸而离绿洲不远,他被凉风吹醒,又找到了水源,才摆脱困境 , 出了大沙漠 。
玄奘经伊吾国来到高昌国 。高昌是个佛的国度 , 人们无比崇信佛法 。高昌国国王麴文泰也笃信佛教,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 , 还恳切地要他留在高昌当宗教领袖 。
只是玄奘的心意不可动?。?面对倔强的玄奘,麴文泰挽留不成改成威胁,要么留下,要么把他遣送回国 。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在高昌 , 但火焰山不可怕 , 难的是高昌王的拦阻 。其实麴文泰挽留玄奘还有另一层意思 , 此时大唐和突厥交战在即 , 高昌在两者之间难以抉择 , 希望玄奘在关键时候指点迷津 。
玄奘一意西行 , 又无法说服麴文泰,只能绝食抗议 。玄奘绝食四天,气息渐微 。这种舍身求法的行为让麴文泰愧惧,答应放他西行,两人还在佛祖面前结为兄弟 。玄奘是和高昌国国王结为兄弟,而不是《西游记》中和唐太宗结为兄弟 。
麴文泰给沿途二十四个国王都写了书信 。最重要的是,麴文泰给西突厥可汗写了一封信,说明玄奘是他的兄弟,让他帮忙照顾,护送他出境 。这个才是玄樊的通关文牒 。在西域高昌是大国,其他国家都要给面子;在中亚突厥更是霸主,走中亚就要有突厥的支持 。
公元627年冬天,玄奘临别之际,麴文文泰带高昌所有人都来为玄奘送行 。这时的玄奘有了一支不小的队伍,三十匹马,二十五个随从 , 四个徒弟,还有高昌御史欢信 。麴文泰还为沿途的二十四个国王准备了厚礼 , 让他们关照自己的兄弟;他给自己的兄弟购置了三十套法服,还有防护风沙和寒冷的特殊面罩、手套、鞋袜,还有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 , 绢五百匹…… 可以说麴文泰是举全国之力支持玄奘西去取经 。
《西游记》中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送行就是参照这个来的 。只是鞠文泰远胜李世民 。玄奘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帮助 , 没有孙悟空的守护,但一路上有着无数虔诚人的相助,正是这些人成就了玄奘 。
2.五载勤钻研,从容论佛法
玄奘历经千辛万苦 , 到达碎叶城(在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西突厥可汗接待了他们 。从那以后,玄奘一路上十分顺利,通过西域各国,最终在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到达天竺(印度) 。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所以称为五印度 。
633年九月,玄奘终于到了天竺摩揭陀国 , 抵达心中的圣地那烂陀寺 。那烂陀的僧人为玄樊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欢迎一个中国僧人的到来 。
《西游记》中的唐僧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那烂陀寺 。
那烂陀寺是佛教的大学,有着一万的学生 。也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它的藏书量在佛教界首屈一指 。一进寺玄奘就参谒主持、天竺有名的大学者戒贤法师 。拜戒闲为师,潜心学习佛法的真妙 。戒贤已经一百多岁,穷览一切经卷,是印度大乘佛教的权威,被尊称为“正法藏” 。
戒贤见到玄奘很高兴,和蔼地问玄奘从什么地方来?玄奘恭敬地回答说是从中国来,想跟尊者学习大乘佛教理论 。戒贤知道中国离印度万里之遥,路途艰险 。看着这个不惜生命前来求法的中国和尚,道行高深的老法师也不由得感动的老泪纵横 。
戒贤为了玄奘重开讲堂,讲述最重要的佛典瑜伽师地论 。这一次讲经长达15个月,为了远来的学生,戒贤弹精竭虑地讲完了这部长达四万颂的经书,这次讲经在古印度轰动一时 。
那烂陀寺学问高于一切,玄樊受到了崇高的礼遇 。那烂陀寺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每天有100多个讲座,允许自由辩论 。在这样的环境中,玄奘的学业进步很快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五年间,他通览佛教经典,而且研究了古印度的语言学和逻辑学 。
5年修业圆满后,戒贤令玄奘在寺内主持讲席,并要他与大弟子师子光辩论 。师子光在讲学中指责了某些经典 , 玄奘认为这不是经典的问题,而是他理解有误 。经过反复辩论,师子光竟无言对答,他的很多听众都归附到了玄奘这边 。戒贤对玄奘赞赏有加,并对他写的《会宗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
3.论战定生死,誉满五印度
五年后玄奘再次游学,他要看得更远、学得更多 。其后三年 , 玄奘走遍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 。后来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很多地理故事,比如只有女人的西女国 。
玄奘在印度的时候,正是戒日王在位之时,他是著名的英主 , 又是那兰陀寺的护法 。佛教分大乘、小乘两派,两派常互相攻击 。戒日王是那烂陀寺的护法,自然信奉大乘 。
有一次戒日王率兵出征,路过小乘佛教盛行的鸟荼国 。小乘派和尚在戒日王面前大肆攻击大乘派佛法,并派上小乘派大师写的《破大乘论》,得意地说:此论代表本宗的思想 , 完全可以击破大成派理论 。戒日王冷冷地说:狐狸没见到狮子的时候,吹嘘自己比狮子凶猛,一旦看到了狮子就吓得魂飞魄散,你们恐怕正像狐狸一样 。小乘派和尚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侮辱?便提出两派进行辩论,以决高低 。
戒日王立即修书戒贤,请他派人来鸟荼国与小乘派和尚辩论 。戒贤于是选派师子光、海慧、智光和玄奘四位弟子前往 。狮子光三人深感责任重大,再加对小乘派教义不熟 , 不敢前往 。玄奘却信心十足地说:“小成派学说我以前学过,根本无法破大乘派教义 。请各位放心前往,如有差错,由我中国和尚承担 。”三人之才稍觉放心 。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有位婆罗门教徒写了40条论纲,挂在那烂陀寺的大门上,声称如果有人能破一条 , 定砍下头来认输 。这40条论纲法理深奥,玄机莫测,满寺僧众不解其蕴 。几天下来也无人敢出面应战 。那婆罗门教徒不禁狂笑说:“那烂陀寺是印度最高学府,看来是浪的虚名 。”
玄奘这几天正闭门研究《破大乘论》,准备去鸟荼国辩论,不知道寺前之事 。这天听见寺外人声喧哗,出来一看,正值婆罗门教徒口出狂言 , 玄奘粗粗一看 , 挂在门上的40条论纲 。便挺身而出,撕了下来 。
婆罗门佛教徒一见,大怒,大声叫道:“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玄奘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是中国和尚玄奘 。”婆罗门教徒一听 , 气焰更凶了,他望着玄奘威胁说:“你有什么本事与我辩论?你可知到输了是要砍头!”
面对气势汹汹的婆罗门教徒 , 那烂陀寺的和尚们不由为玄奘担心起来 。玄奘面对众人,逐一破解那40条论纲的利弊得失 。他口若悬河,旁征博引,最后说的那婆罗门佛教徒起身谢道:“我认输了 。请法师依约砍下我的头吧 。”玄奘笑着说道:“我佛慈悲,和尚是不杀生的 。”
佛罗门教徒的挑战过去了 。鸟荼国小乘佛教的劫难仍像阴云笼罩着那烂陀寺 。玄奘潜心研究《破大乘论》 , 其中有几处疑问一时无法理解 。恰好那婆罗门教徒对此论很熟 , 经他讲解后,玄奘写出了令戒贤赞赏不已的《制恶见论》 。戒贤兴奋地说:“我寺不必派遣人前去辩论,只需把此论送去就行了 。”果然,鸟荼国小乘派和尚看后大惊失色,他们没想到大乘派竟有如此高人 。
戒日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后,为弘扬大乘佛教教义,戒日王在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召开为期18天的学术辩论大会 。公元641年大会开幕 , 这是印度历史上最大一次辩论会,天竺18个国的国王和3000多高僧都参加了 。
戒日王请玄奘升上庄严的法坛七宝莲座担任论主,玄奘先行提出论点,并说有人能破解自愿斩首 。没人想到玄奘如此决绝 。一天过去了,没人敢上台挑战;五天过去了,还是没人敢上台挑战 。会议开了18天,大家十分佩服玄奘精彩演讲,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最后 , 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圆满成功 。
由是玄奘荣誉满五印度 。大小二乘分别赠以“大圣天”和“解脱天”的尊号 。曲女城大会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空前绝后的佛教盛事 。
4.坚决拒挽留,载经归大唐
那烂陀寺的僧侣都劝阻玄奘留下,但这不能阻止他回大唐的决心 。
玄奘扬名的这一年 , 戒日王向大唐派出了使节,大唐也向印度派出了使节 。这一年,玄奘更是决意立即回大唐 , 他收集了各种珍贵的佛教经典,带回去后必然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
641年春末夏初,玄奘告别了印度,告别了那烂陀 。
回去的路途,玄奘有着一只不小的队伍 , 带着佛像和经书离去 。在渡印度河之时,玄奘一行确实遭遇了风波,看守经书的人掉落河中,经众人搭救才救回,但五十本经书掉落了河中 。
玄奘西行之时,走的是丝绸之路的中道 。这次东归玄奘走的是南道,翻过帕米尔高原,就是西域地界,离大唐越来越近 。其实玄奘本可以走更省时的海路,有印度国王的支持,这条路更便捷 。只是玄奘和高昌王有约定,他还要去高昌实现自己的诺言 。
翻过高山,过瓦罕走廊 , 到揭盘陀国,再到怯沙国 。在怯沙国玄奘遇到了一个高昌商人,听到了一个消息,高昌因为与突厥联合,已被大唐所灭,鞠文泰已经去世 。
鞠文泰已死,玄奘决定从丝绸之路南线直接返回大唐 。
643年春夏之际,玄奘一行先到了西域佛国于阗,在这里他们停留了下来 。在于阗,玄奘受到了热情招待 。他一方面为当地国王讲解佛法 , 一方面向朝廷上表报告自己的经历,并请求赦免自己 , “冒越宪章,似往天竺”之罪 。还把取经的功劳都给了唐太宗李世民,说全是仰仗他的天威 。
事实上,玄奘取经跟李世民没有半毛钱关系 。玄奘确实得到了无数虔诚之人人的支持,也有着高昌、西突厥等异域之国国的帮忙,唯独李世民和唐朝朝廷没有给过帮助 。只是玄奘在游历中早已明白,佛法弘扬没有朝廷支持一切都是空 。
英明豁达的唐太宗看了玄奘的上表,对这位偷渡出境,载誉而归的留学僧人很是敬佩 , 当即下令各地官员沿途迎送 。
玄奘于贞观19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虽然玄奘提前到来,但很多老百姓闻讯赶来 。第二天,丞相为玄奘在长安西郊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他受到朝野僧侣和十万多群众的夹道欢迎 。
玄奘于贞观元年从长安出发,经宝鸡、兰州,再出玉门关而入新疆,经过天山、喜马拉雅山、黑岭等著名的大山脉转折入印度 。一路爬山涉水 , 历经艰险,历时19年,行程5万里,所至和所闻多至138个国家,游遍西亚和南亚五天竺国,沿途宣讲大乘教义 , 声名传遍全印度,最终取得正果 。
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玄奘又回来了 。
在印度期间,玄奘收集了众多的经典和佛教圣物,657部佛经,150粒佛舍利 。七尊珍贵的佛像,更重要的是那笔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 。
5.皓首译经书,英名永流传
不久 , 唐太宗又召见了他,对于玄奘的佛法 , 李世民不反对但也不支持 。最后,李世民表示会以国家的名义支持玄奘发展佛法 , 选取高僧帮助他翻译佛经 。然而李世民对佛法不感兴趣,只是屡屡催促玄奘写他的见闻 。
645年 , 玄奘返回长安,开始翻译佛经 。这是一个艰巨的大工程 , 玄奘白天翻译经书,晚上还要给李世民写书,他回忆叙述,由弟子辩机负责记录,这就是《大唐西域记》 。
《大唐西域记》记录了一百三十八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包括都城大小等详细信息 。李世民看后对玄奘大加褒奖,但是玄奘请他为翻译的经书作序时,他没有答应 。
《大唐西域记》写完后,玄樊更是把所有精力放在了翻译佛经之上 。
648年,李世民召见玄奘去陕西的玉华宫 。李世民不是对佛法有了兴趣 , 他是想要让玄奘还俗辅佐朝廷 。玄奘拒绝绝了,又奉上刚翻译的经书让他作序 。这一次李世世民没有果断拒绝,他赐给玄奘一件价值百金的袈裟 。
百金袈裟不重要,万金又如何 。玄奘高兴的是,李世民终于答应了为佛经做序 。李世民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七百八十一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 高度评价了玄奘行的壮举,肯定了他佛经的翻译工作 。李世民还封了玄奘为佛门领袖,也第一次表达了对佛教的支持 。有了皇帝的支持,佛教在大唐开始复苏 。
648年,太子李治为太后祈福,在长安修建了慈恩寺 。李世民委任玄奘为主持,他带回的典籍和佛像都收藏在寺中 。这也是玄奘第一次担任主持,但他还是主要负责翻译佛经工作 。
649年,李世民去世 。李世民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陪伴他的是玄奘 。自李世民去世后,玄奘更是加快了佛经翻译 , 给弟子讲解佛法弘扬佛教 。
佛法的传承固然重要,但还需要朝廷的支持 。为此,玄奘屡屡为皇子祈福,武则天生皇子时,他连续五次上书祈福 。
652年,玄奘给皇帝李治上书,请求在慈恩寺建一座佛塔,保留带来的经书,李治同意了 。这就是大雁塔 。里面藏有玄奘带来的佛经 。大雁塔的原型来源于印度那烂陀附近的亘娑塔,意思就是大雁,是玄樊按照记忆设计施工 。
659年,玄奘来到了玉华寺 。在玉华寺,玄奘决定翻译规模最大的《大般若经》 , 他拒绝了弟子们删繁就简的建议,他要一字不少地翻译下来 。四年后,终于翻译完成 。
664年正月初三,玄奘准备翻译新的佛经 。勉强翻译了几行 , 玄奘放下了经书 , 告诉弟子们他归期将至 , 他终于停止了十九年的翻译工作 。
十九年来,玄奘翻译了47部佛经 , 1335卷,数量之巨大,质量之严谨,空前绝后,世界历史上仅此一人 。
10岁入佛门,13岁剃度,28岁寻求佛法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 , 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 。
玄奘一生都在追随佛的脚步,问心无愧 。
664年二月五日夜晚,玄奘离开人世,在最后一刻他相信自己能够成佛 。四月十四日,玄奘下葬 , 皇室到百姓,佛门到俗世 , 长安附近五百里送葬者百万人 。
玄奘是个舍身求法的人,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 。
如今西域古国都已成为沙海,那烂陀已经成为遗迹,只能在《大唐西域记》才能一观 。印度的历史几乎一片空白,重建印度历史全靠的是玄奘,王舍城、那烂陀寺就是根据《大唐西域记》发掘出的 。
这才是玄奘传奇的一生 , 远比《西游记》中的传奇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