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7篇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会制作一份相关的课题教案,有了教案 , 教师讲课可以流畅,那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7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 , 认识到由于嫉妒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
2、正确认识自己的这种状态,学习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 。
3、使学生懂得应该以友爱、尊重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
活动重点:
使学生明白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学习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懂得应该以友爱、尊重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
活动准备:
1、以不署名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把感受最深的因别人在其它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嫉妒的经过写出来 。
2、确定扮演角色,并进行小品《无名之火》的排练 。
3、黑板上写“克服嫉妒心理,学会尊重他人”几个大字 。
4、邀请几名家长前来参加,讲清活动目的 。
活动方式:
游戏式、体验式 。
活动过程:
1、摆现象:小品《无名之火》
剧情:双休日,六年级女学生刘玲正在家里做功课 。同院的杨阿姨喊刘玲去她家接妈妈的电话 。刘玲执意要爸爸去接;杨阿姨邀请刘玲去她家玩电脑游戏,刘玲婉言谢绝;刘玲和爸爸一起外出 , 在大门口看到杨阿姨家新买的汽车,刘玲不屑一顾并忿忿地埋怨爸爸:“怎么咱家电话、电脑、汽车一样都没有?”
学校里,刘玲和张丽这对好朋友,正在研究一道数学难题 。当得知张丽在今天的测验中又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张丽的刘玲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张丽一起跳绳;放学不和张丽一起走;班里选班长,张丽是两名候选人之一,刘玲却故意选了另外那名同学(本来她是要选张丽的)
2、查根源
(1)刘玲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呢?(因为她家没有杨阿姨家富裕,她的成绩没有张丽好 , 所以产生了“嫉妒”)
(2)定义“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 。人和人之间进行比较,看到别人某一方面比自己好,自己又达不到他人的水平现而发展到不甘心,并达到了恼怒于他人的程度 。
3、论危害:(观看录像,体会危害;集体讨论,分析后果 。)
(1)看录像《纵火犯》
剧情:山东某大家有个姓唐的女大学生 , 从小受到妈妈的宠爱,养成了任性好嫉妒的坏毛病 。进入大学后,处处想拨尖,出人头地,因为没被选上班干部,心里很不自在 。一次,班上有两位女同学考试分数比她高,她更是妒意大发,竟把人家的课本、作业本以及其它学习用品全偷了 , 使人家学习不成 。她的这种行为理所当然受到了班上同学的批评,但她不仅不改竟乘别人上课的机会溜回宿舍,把姓袁的同学价值500多元的衣物被褥统统烧光 。触犯刑律成为纵火犯 。
(2)讨论“嫉妒”的危害
A“对别人的危害可能对自己的危害绝对”一个光会嫉妒别人的优点、长处、幸福、成就的人,由于他的心计全部用在如何嫉妒别人,设法算计别人 , 妄想把别人拉到跟自己同一水平上,甚至低于自己的水平 。结果 , 且不论对被妒者有无损害 , 首先他空耗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最终一无所成 。
B好嫉妒的人 , 不仅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事业、成就 , 对于人际关系和友情 , 有害无益;而且对于自己的心境和健康也绝无一点好处 。试设想,妒人者必然是终日被自己胸中的无名妒火煎熬着、折磨着;严重时还会食不甘味 , 夜不成寐,这种人心理卫生自然谈不上了 , 生理健康也往往会受到影响 。这岂不是庸人自忧、自讨没趣、自找苦吃?
4、制“妙方” 。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避免和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 。
(2)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避免和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呢?
首先要看到新型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团结共进的关系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无论是男是女,应该把竞争的机制引入到人际关系中去 。不过,我们的竞争 , 第一 , 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的竞争;
第二,竞争的目的,并非为了搞垮别人,而是为了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三,竞争的结果,自然也会有优胜劣汰的情况出现,但无论是胜者还是负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各自在新的起点上 , 继续相互帮助,团结前进 , 绝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对立局面 。
其次 , 要树立自信心 。我们通常所说的嫉妒,一般都不是把自己抬高到被嫉妒者的位置上,现时是相反,总是企图把被嫉妒者贬低到自己相同的水平和同样的位置上 , 嫉妒的目的表面看来在于得到更高的东西,但实际上却是致力于“吃大锅饭”,在智力、水平、成就、地位等方面搞平均化 。总之 , 没有自信,才会产生嫉妒 。
日本学者三木先生指出:“靠嫉妒是一事无成的 。人靠创造来造就自己 , 培养个性 。人越有个性就越不会去嫉妒 。”他说 , “靠一个情感来控制别一个情感要比靠理性更为有力 , 这是普遍真理 。如果说英雄是不会嫉妒的说法是真实的,那么实际上就是说英雄的功名心理和竞争心理等其他情感比嫉妒强,并且重要的是具有更大的持久的力量 。
第三,一方面自己不去嫉妒别人,另一方面当被人嫉妒时,要正确对待 , 即心胸要宽广一些 , 不要去计较,甚至伤心备至;要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对方以能够接受的帮助 。
(3)家长谈谈自己的想法 。
5、总结
同学们,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们 , 常会将自己和周围的人作比较 。有的同学通过比较看到了别人的优点 , 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他们在比较中找差距,在比较中求进步 。还有一类同学,他们也在比较,也在找优点,寻缺点 , 可是得出的结果却和第一类同学大不一样 。他们比较出了别人的缺点,却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他们比较出了自己的优点,却对自己的缺点只字不提 。这一类同学总是一味的否定别人,抬高自己,他们比较来比较去,只收获了一颗“嫉妒”的种子 。一个产生了嫉妒心的人如同一棵生了虫的树,如果不及时把“嫉妒”这只虫子除掉,而是上它在躯体里寄生,那么 , 等待这个人的命运惟有“枝枯叶黄” 。为此,我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正确对待同学、朋友取得的成绩,化压力为动力,变嫉妒心为上进心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篇2
主要内容:
班会目的:增强个人的社会心和责任感,以更好的素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过的障碍,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个人信心 。
班会主题:心理健康,不可小觑 。
班会内容:
1、浅谈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以面临的心理危机 。
2、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
判断心里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
3、珍爱生命,远离心理困扰 。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当今大学生 。恋爱困惑导致的生命悲剧,校园暴力等事件充斥着各大高校,珍爱生命 , 远离心理困扰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
4、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 , 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
总结:
通过此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同学们更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多好的方法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
二、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
三、教学过程
一、导人
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
(三)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采访人员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一一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五)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 , 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健康的完整概念;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2)确立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
二、教学重点: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步骤:
(一)健康的概念:
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 。有人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的,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还有人没有疾病、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当然进了一步,但还是不够完整 。健全的身体状态除了身体无疾病、无缺陷外 , 还应包含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等 。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健全的精神是指心理方面的状态 。
尽管心理健康的标准因社会、时代、文化传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人们认为以下三条应是心理健康的人所共有的:
(1)自我控制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为一点小事而激动,不会一遇问题就紧张、慌乱 , 更不会任凭情绪发泄做出越轨的行为,而是沉着、冷静 , 善于理智地处理各种事务和问题 。
(2)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成功,也会有挫折和失败,外界的影响也是各种各样的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外界各种影响,既不因胜利而冲昏头脑,也不因挫折而灰心丧气 , 能恰如其分地估计周围发生的一切,应付自如 。
(3)保持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有自知之明,处事乐观,从不提出超越现实条件的过高要求,知足常乐 。另外,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一个健康的人总是乐于同他人交往,在群体生活中能协调相处 , 互相尊重,乐于助人 , 态度热情,关系融洽 。健康的人还总能从容地承受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疲劳 。
(三)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身体健康是心理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 。一个人若是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他两个方面 。心情不好、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 。
(2)人们要维护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精神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7篇】(3)为了有效地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在家庭、学校、社会与人的交往中要严天律已,宽以待人;要善于正确地理解对方 , 并建立起协调融洽的生活氛围;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碰到的挫折和失败,做到意志坚定 , 百折不挠,勇于进取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