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 ,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伤仲永》 。
图文无关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堂课的设计 。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 , 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 “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 , 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 。基于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语 , 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
2、认识后天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
3、背诵全文 。
能力目标:
1、过朗读课文 , 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 , 领悟蕴涵道理 。
2、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及纵向对比的写法 。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对人才毁灭所做的挽歌 , 体味作者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才的摧残 。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纵向对比的写法;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了诵读法、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分组讨论法及分层教学法 。这些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依据“三有利”原则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确定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
【伤仲永说课稿模板】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复习导入----新旧联系 , 创设情境----疏通文意 , 感知课文----推究文理 , 把握目标----小结练习,实践提高
具体教学环节是: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给你们讲过《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它启示我们业精德成的关键在于勤奋专心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论天资多聪敏,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否则将一事无成 。现在,我们就从今天的小故事中再次体会一下这个道理 。
这样导入,衔接旧知识,又联系新知识,悬念的设置激起学生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
(二)、 了解作者:
提示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掌握 , 准备作一分钟的抢答练习 。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掌握文学常识 , 锻炼速读速记能力,抢答练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
(三)、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出教学目标:
这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于了解字音、字形、字义 , 对课文的重音、节奏、语气等都有提示 。
(四)、 学生自读课文,每人2遍,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 也是再次感知课文、理解文意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数同学都能活跃思维从朗读中领悟道理 。
(五)、将学生分组准备疏通文意,并选出两组代表一读一评,给大家示范 。然后教师给予评价 , 并指明重点的词语及用法 。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学生理解文章的过程,分组法锻炼学生合作能力 , 更调动了中、差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性思维,跳跃性使思维得到全面开发 。
(六)、指导学生跳读,教师置疑 , 学生合作,思考下列问题:
⑴幼年时的仲永有何表现?
⑵我两次“还乡” , 见到了怎样的仲永?
⑶仲永为何“泯然众人”?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三个问题的设置重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落,熟悉课文知识,增强对课文的分析能力 。跳读课文完成问题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问题的讨论深入文言文内部层次 , 扣准教学目标,增进学生的理解力 。问题一步步由易到难,有梯度、有层次,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成功的喜悦 。
学生发表议论之后,我是这样明确的:仲永幼年聪颖过人,天赋超群是“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而当我两次还乡所见的仲永却“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原因在于“父不使学” , 这就启示我们:后天的学习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材具有重要意义 。,
(七)、难点探讨
作者寓理于事,是通过什么写法揭示文章主题的?
这一问题是难点的提示,激起学生对成功的渴望 ,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
我在此处明确答案,并作小结:全文作者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把仲永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段的情况作了对比,即纵向对比,在叙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现,从而阐述了必须重视后天学习和教育的道理 。
(八)、设置分层练习,即基础题和能力题 。
基础题侧重音、形、义 , 能力题侧重写作和说话 。分层练习全面照顾,既重基?。种啬芰θ酶鞑阊加谐删透校?有喜悦感 。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环节的安排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特点,听说读写全面照顾,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 拓展思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依据本文内容 , 结合数学坐标的知识精心设计了下面的板书设计,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学科渗透的新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