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从常规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目前所达到的战术技术指标而言,以单艇对抗的方式 , 运用常规潜艇遂行袭击攻击型核潜艇的作战行动是不符合常理的 。在吨位上,常规潜艇水下排水量最大也就是4000吨左右,而后者水下排水量最高达万吨以上 , 攻击型核潜艇要比常规潜艇具备更多的满载能力和更强的生存能力 。
在航速上,常规潜艇大多是20节左右,而核动力潜艇往往超过30节,这意味着常规潜艇在水下袭击攻击型核潜艇时,正常情况下难以实施追击行动 。在水下航行时间上,常规潜艇在低速条件下,一般在24小时左右就要上浮充电,在采用了AIP“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时,也最多达10余天,而攻击核潜艇则是以艇上人员的生理极限作为依据,最多可连续潜航90余天 , 这意味着常规潜艇袭击攻击型核潜艇时的作战时间是有限的,而且选择的战场要尽可能远离对方航空反潜的控制区域 。在隐蔽性上 , 二者直接对抗时,自噪声的大小则更具关键性,这是常规潜艇能略微领先后者的一个方面,也是抑制攻击型核潜艇水下航速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遂行对攻击型核潜艇进行袭击的一个可能的必要条件 。
在声呐的搭载上,常规潜艇是以艇壳声呐为主,基阵直径多在1米左右:而后者最先进的已将整个艇首作为声呐,基阵直径往往与艇体直径相当,这意味着常规潜艇声呐的探测距离远远低于攻击型核潜艇,要在遂行袭击行动中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是十分困难的;虽然拖曳线列阵声呐可以弥补,但又影响机动性 。在下潜深度上 , 常规潜艇一般不超过300米,而后者已可达500米左右,常规潜艇水下机动的三维空间大大低于攻击型核潜艇 , 难以掌握主动 。
由此可见,一旦常规潜艇要遂行袭击攻击型核潜艇的作战行动,将是一场“以弱对强”的战术对抗行为 , 要从抑制攻击型核潜艇的长处人手,不但要对作战时机、作战海域和对抗策略做出正确的选择,更要通过多种兵力合同和同种兵力协同的组织形式 , 否则胜算甚少 。
【常规潜艇袭击攻击型核潜艇是“以弱对强”战术?其实并非没有胜算】
若要想有效对抗攻击核潜艇,常规潜艇需采用阵地伏击、艇幕截击等战术,并且要预先设定待机阵地、充电阵地、突击阵地 。显然,在阵位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能抑制攻击型核潜艇的技术优势 , 如水深尽可能不要超过300米、活动海区要相对狭窄等 , 使双方对抗的外部条件更利于常规潜艇 。
阵地伏击虽然有一定的消极性,但由于是“以静制动”,弥补了常规潜艇水下高速航行时间有限的不足,只要阵位选择适当 , 还是较为有效的 。艇幕截击,是通过其它兵力的引导,将数艘集中待机或分散待机的常规潜艇 , 从待机阵地展开到对方攻击型核潜艇航路上所确定的突击海域 , 组成艇幕进行拦截,达成袭击目的的作战方式,弥补了常规潜艇水下听测距离相对有限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