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位:祖大寿
(一)籍籍无名的他也曾风光一时
公元前1579年出生在辽东宁远,因为他的祖父祖承训,所以他家的家世在当时是十分显赫的了 。自小受到祖父熏陶的祖大寿终于也踏上了仕途做官,并且授职靖东营游击,这一不算太大的职位给了祖大寿足够的动力去坚持下去 , 随后他的职位也不断上升,仕途也越来越顺畅 。1622年,后金与明朝发生了战争,可惜的是明朝在战争中惨遭失败,后金军队乘胜追击占领了广宁,祖大寿带领的军队不得不四处躲避 。1626年,祖大寿参与了宁远保卫战,次年保卫战反杀后金赢得胜利 。1628年,祖大寿因为保卫战成功升职,挂征辽前锋将军印 , 驻守锦州 。
明熹宗驾崩后,明崇祯上位,祖大寿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而且祖大寿的“风光”也让他们家族“与有荣焉”,几个兄弟也借着祖大寿的光生活那可真是节节高 。为表彰祖氏家族人员为明朝做出的贡献,明崇祯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 。
- 风光也只是一时,最终依然走上了不归路
第三位:吴三桂
这个吴三桂跟前面介绍的祖大寿,两人还颇有些渊源 。怎么说呢?吴三桂是祖大寿的侄子,俩人是亲得不能再行的亲戚了 。看了他俩 , 我不由得感慨一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那他是做了什么才能超过祖大寿排名第三呢?
(一)出身将门,考中武举 , 平步青云
吴三桂自幼习武,擅长骑马射箭,但他的家庭却并不完整,他一直不知道他的生母是谁,在哪里 , 而他的父亲吴襄之后又娶了祖大寿的妹妹做续弦,也算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庭 。这场婚姻给祖、吴两家都带了很可观的利益,而吴三桂也因为祖家开始习文习武,不到二十岁的他就成功考中武举 , 于是就跟着父亲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 。
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中,吴襄被安排率四万大兵前往战争地点支援祖大寿,结果吴襄半路逃走,因此被削职 。1632年(崇祯五年),吴襄被复职,吴三桂也成功任职游击 。之后的几年里,吴三桂真的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职位也是一次比一次高 。
【古代明朝四大罪臣,其中一个被李自成折磨了五天五夜,脑裂而亡】
(二)背叛明朝 , 投靠清军
1640年(崇祯十六年),已经投清的祖大寿收到了吴三桂的来信,而信在被皇太极看过之后,皇太极回信道:“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 。将军之心,犹豫未决 。朕恐将军失次机会,殊可惜耳 。”虽然吴三桂没有明确自己对降清的态度,但字里行间都表达了自己已经把降清这件事当做了自己的退路 。1644年(崇祯十七年),吴三桂手握重兵,当时的明朝可以说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几乎将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吴三桂的身上 。李自成多次招降,吴三桂也因为他的举动多次想过投降,虽然吴三桂没有明确表露自己是否愿意投降,但大家都知道吴三桂的心已经不坚定了 。在听到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的消息后,吴三桂急急地派遣手下去迎接他,表示自己的投降之意 , 不过当时为了拖延时日等待清军的救援 。但4月21日,多尔衮趁吴三桂“身处险境”逼迫吴三桂投降,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吴三桂的去向,但吴三桂最终定是服从了清军 , 因为在清朝定都北京后,吴三桂直接就被册封为平西王 。
第二位:洪承畴
- 家境贫寒,却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
1615年,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并成功中举,1616年赴京参加会试,再次夺得头衔,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 , 赐进士出身 。之后他的仕途也是十分的光明,不断地升职,不停地被重用 。
明朝那段时间的农民起义是十分的多的 , 几乎“两天一小起义,五天一大起义” , 本来起义这种事情也轮不到洪承畴管的,但当时的负责人杨鹤手上没有足够的兵,不得已临时委派洪承畴帮忙管理,而洪承畴不知道当时对于起义是剿抚兼施、以抚为主,他一上去就杀了300个人,直接“红”遍全国 。
作为杨鹤的下级,洪承畴非但不支持上司招抚的策略,每次还直接剿匪,更让人震惊的是他还杀降,但他的行为在当时的明朝其实是比较有远见的,因为明朝已经无力去养那些饥民 , 人们因此不满纷纷再起反抗 。杨鹤被罢官入狱之后,洪承畴便直接替上继任陕西三边总督 。
- 松锦之战惨败,后对皇太极俯首称臣
第一位:魏藻德
魏藻徳这人应该是大家最好奇的一个了吧 , 毕竟他可是罪臣之首!看过前面三个人做的事情已经感到有些许的震惊了,那么魏藻徳是做了什么事情才能”艳压群芳“最终”独占鳌头“呢?别急 , 我们慢慢讲 。
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为了自己的家财毁了明朝也毁了自己
他的故事相比较前面三个可以说是十分的简短了,魏藻徳此人口才十分的了得,还十分的了解崇祯的“小心思”,所以师出无名的他依然成功踏进了朝廷做官,且官至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 。
崇祯末年,明朝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战火连绵不绝,为了那些军饷明崇祯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当时的国库十分不充盈,不得已要求官员缴纳军饷钱 , 但视钱如命的魏藻徳怎么肯呢?所以征饷事情出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以致于征饷之事久久不见成效而草草了事 。
崇祯十七年 , 魏藻徳临危受命 , 做了内府首阁,当敌军逼城时明崇祯询问魏藻徳的意见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马下旨办 。但平日里口若悬河的魏藻徳选择了闭口不言,可以说他的不作为间接导致了明朝的陨落 。三日后 , 北京沦陷,崇祯自缢而死 , 明朝彻底被翻篇 。
这时的魏藻徳在家里静静等待着,等什么呢?等待李自成找上门来聘请他出山 。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 。”但他们并没有选择立刻重用魏藻徳 , 而是要求他们缴纳军饷钱 。魏藻徳迫于压力交了几万两白银,但那边的人怎么肯就此罢休 。于是继续用刑,五天五夜的酷刑之后,魏藻徳终于受不了脑裂而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