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元稹(779年——831年) , 字微之,别字威明 , 河南府东都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 。贞元九年(79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从此两人订交,结为终生诗友 , 开始了长达一生、至死不渝的友谊 。他们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与唐元和年间韩愈等著名诗人一起 , 主张恢复采歌制度,发扬诗经及汉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开创形成了流行千古的"元和体" , 推动了唐以后诗歌的革新和发展 。元稹的诗词成就巨大,言简意赅,扣人心扉 , 动人肺腑 。代表作有《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
元稹画像
一、少有才名,初试云雨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元稹出生于东都洛阳 ,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 。父亲元宽为唐代宗时比部郎中 , 母亲郑氏为荥阳书香门第之女 。元稹八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长兄不愿供养后母和元稹 , 郑氏只好带着年幼的元稹回到凤翔娘家,独自担负起教养孩子的重担 。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元稹天资聪颖,苦读诗书,不负母亲厚望,少有才名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15岁的元稹参加朝廷明经考试,实现"礼记、尚书"两经擢第 。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 。以诗赋取士谓之进士 , 以经义取士谓之明经 。两科相比进士科难 。
母子情深——相依为命
进士科’"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得第者十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而唐代文人更为看重进士科 。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相对容易的明经科 , 一战告捷 。但明经及第后的元稹却一直闲居于京城,家藏书籍给他提供了博览古今的条件,京城的文化氛围和他的兴趣广泛,陶冶提升了他的文化修养 。次年,他得数百首杜甫诗后,悉心攻读,开始大量作诗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吏,借住在远房姨妈家 。姨妈家有个小表妹叫双文,年方十七,“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元稹见到双文小姐后,惊为天人 , 顿生情愫 。他很快发出爱慕信号,却被其高冷拒绝了 。元稹并不气馁,先从丫鬟红娘入手,向其讨教对策 。
洛阳牡丹
红娘竟给他支招:“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 。元稹听罢大喜,立即写下一首《春词》: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流花片 , 流出门前赚阮郎 。他恳请红娘送给小姐 。果然 , 当天晚上,元稹就收到了小姐的回应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似玉人来 。此后,两人诗歌唱和,一来二往,不亦乐乎 。再加上红娘的推波助澜,不久,小表妹终于赴约了 。西厢房内,烛光摇曳 。两人卿卿我我,初试云雨 。元稹用《会真诗三十韵》记下了当时的情景: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 。气清兰麝馥,肤润玉肌丰 。……汗光珠点点,发乱绿葱葱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 。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 。
留连时有限 , 缱绻意难终
二、科举及第 , 选婚高门
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职 。贞元十六年(800年),元稹依依不舍地辞别双文小姐赴京应试,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功名成就后定明媒正娶 。不幸他却落第了 。在京期间,元稹与京兆尹韦夏卿门生交游,其文才卓著深得韦夏卿赏识,拟将年方二十的小女儿韦丛许配给他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攀高枝的绝好机会 。求官心切的元稹权衡得失 , 最后还是将双文小姐始乱终弃,转而答应了这桩婚约 。贞元十八年(802年)冬,二十四岁的元稹再次参加吏部书判拔萃科考试,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一起登第,并同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终身诗友和好友 。他们推崇新乐府诗作,催生了以创作新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的“元和体” 。
白居易画像
同年,风华正茂的元稹娶了京兆尹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 。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元稹好像天女下凡一般 。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 , 却不慕虚荣 , 无怨无悔,甘愿与功名未建、刚入仕途的小吏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 。婚后两人百般恩爱,感情甚笃 。十月,岳父韦夏卿授东都洛阳留守 。他割舍不下远离韦丛这个最小的女儿,于是小两口一起侍从韦夏卿赴洛阳,住在东都洛阳履信坊韦宅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28岁的元稹返京,与白居易一起参加朝廷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两人又双双及第 。
唐都西安——大雁塔
同科登第者共18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职位为从八品,从此开启了其一生跌宕起伏的官宦生涯 。元稹一到任即接连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 , 再论"谏职"、"迁庙" , 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方针 , 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时任监察御史的裴度对朝中权臣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唐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 。元稹才华出众,性格豪爽,奉职勤恳 , 刚直不阿 , 但锐气太盛 , 锋芒太露,触犯当朝权贵 , 引起了近臣的不满 。九月,唐宪宗将其贬为河南县尉以历练 。白居易亦被罢校书郎 , 出为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此时 , 元稹母亲去世 。母慈子孝,情深缘浅 。他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 。
母慈子孝——情深缘浅
三、邂逅薛涛,爱妻去世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31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出使东川 。初次巡察地方,他年轻气盛,大胆弹劾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假错案,得到士民的欢迎和赞誉 。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申" 。当时,元稹踌躇满志,飘然逸致 。他久闻蜀中第一美女诗人薛涛的芳名,一到蜀地,就迫不及待地约她在梓州相见,其风流才子的本性表露无遗 。薛涛身为乐伎,聪慧工诗,才貌过人 。俩人甫一见面 , 薛涛当即为元稹的风流倜傥所倾倒,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告诉她 , 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男人 。而元稹瞬间也被薛涛的绝代美色所征服 , 尽管她已经步入中年 , 但那诱人的熟女风韵让人垂涎欲滴 。
薛涛制笺图——张大千画
这对一见钟情的恋人融化在爱的热流之中 ,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他们流连于锦江之畔,相伴于蜀山大川 。只恨相见太晚,只想加倍享用 。他们在爱情的温柔乡里恣肆缠绵了三个多月 。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却不慎得罪了宦官权贵仇士良,很快就被调离四川,任职东都洛阳御史台,将他排挤闲置 。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 。薛涛十分无奈,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 。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寄赠薛涛》诗:“锦江滑腻蛾眉秀 , 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 , 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
峨眉天下秀
薛涛满怀幽怨与渴盼,立即回复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 , 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簪垂朝镜 , 春风知不知”? 那时薛涛已经42岁,女性芳华已至秋暮;元稹年仅31岁 , 正是男人风华正茂时 。两人年龄悬殊过大 , 即便薛涛风姿绰约,毕竟大了11岁 。更重要的是,薛涛乐籍出身,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这对元稹的仕途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元稹的来信越来越少了 。
春愁正断绝 , 春鸟复哀吟
露水情缘,朝生暮死 , 何必恩恩怨怨反复纠缠呢?但愿曾经有过 , 不求终身拥有 。薛涛很是坦然 , 她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而是写下了一首《柳絮咏》“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静静地了断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从此,薛涛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 , 人生由炽烈走向了淡然 。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 , 筑起了一座吟诗楼,断绝与外界的往来,卸下一生的哀愁 , 过上孤灯寡欲、粗衣淡饭的生活 , 独自享受清幽宁静的快乐时光 。
成都金丝街——薛涛《吟诗楼》
正当元稹仕途受挫之时 , 厄运接二连三地降临了 。先是岳父韦夏卿去世 , 然后又有四个孩子相继夭折 。亲人的相继离世 , 摧毁了韦丛的身体 。正当花季的爱妻 , 竟难产而撒手西去,年仅27岁,只留给元稹一个未满周岁的女儿 。韦丛与元稹相濡以沫7年,为元稹生下5个儿女,两人的感情可见一斑 。元稹无比悲痛,无法亲自前往送别,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灵前代读致哀 。韦丛营葬的那天,元稹整日泪流不止,情不能已,挥笔写了最负盛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和《离思五首》 , 抒写了诗人对亡妻的刻骨铭心的思念,留下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千古传诵的佳句 。
巫山神女峰
四、神交杜甫,纳妾续弦,
元和五年(810年) , 元稹因弹劾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后、时任河南尹房式的不法事失实,被召回罚俸 。赴京途中,元稹夜宿敷水驿 。驿站仅有一间上房,元稹刚入?。?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来此,却要争住上厅 。唐代监察御史和大太监,本就官位相当,自然互不相让,更何况他们久有宿怨 。元稹据理力争 , 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 , 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 。御史和太监干仗,很快就传到了天子耳旁 。朝堂上下都知道,这个仇士良完全是挟私泄愤,无理取闹 。不料唐宪宗慑于宦官权势,斟酌再三 , 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
江陵府——荆州古城
在元稹被贬江陵参军期间,一日 , 一自称是杜甫之孙的杜嗣业来访,只为相求一事:“祖父一生潦倒,仙去四十载尚未妥善安葬,此次欲将祖父遗骨迁回故里,途经此处,贸然前来向大人讨篇墓志铭 。先祖身后所留唯有诗文千首,权作大人润笔费,恳请成全” 。元稹早年曾拜读过杜甫部分诗作亦有推崇,但并未详尽阅读 。于是接下诗稿,翻看起来 。不看则已,一看惊叹,再看简直跪拜 。杜甫忧国忧民史诗般的作品与自己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实在太合拍了 , 当为隔世知己 。他义不容辞,挥笔写就《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洋洋千言,首次将李杜并称,还肯定了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李白 。这个高度评价,奠定了杜甫在唐朝诗坛“诗圣”的地位 。
杜甫画像——蒋兆和
元和六年,33岁的元?。?疾病缠身,身瘦腹胀,除了应付公务,还要照料幼女,处境十分窘迫 。在好友李景俭的张罗下,元稹纳了当地女子安仙嫔为妾 。两人相互照应,生活有了起色 。三年后,元稹赴河南淅川会见好友,当时安氏正在病中,元稹以为无甚大碍,况且与人有约在先,只得匆忙前往 。元和九年秋,安仙嫔在江陵府给元稹生下一个儿子后病逝 。外出归来时,元稹与安氏阴阳两隔 。二度丧偶的他哭得捶胸顿足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37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 。途经蓝桥驿时,曾题诗留赠命运相似的友人刘禹锡、柳宗元 。抵京后,即与白居易诗酒唱和,意气风发 。元稹收集诗友作品,拟编为《元白还往诗集》,但书稿未成,却突然与刘禹锡、柳宗元一同被放逐远州 。
安仙嫔画像
同年三月,元稹贬任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当年夏天,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元稹闻讯给好友寄去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 ,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在潦倒困苦中,两人以诗述怀 , 同病相怜,互相慰藉 。白居易“犹恐通州热杀君”,给元稹寄了薄衫和凉席 。元稹振作起来,在通州创作了他最有影响力的长诗《连昌宫词》,讲述自唐玄宗以来的治乱兴衰 。虽然通州、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诗文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共有180余首 。江南人士,驿舍道途讽诵,一直流传至宫中,里巷之人互相传阅,致使京师纸贵 。
四川达州——真佛山
此时,元稹"垂死老病" , 患上疟疾,几乎死去 。曾赴山南西道兴元府求医 。在山南西道节度使(相当于今省长)权德舆关照下,续娶大家闺秀裴淑为妻 。与当时在东川时遇见薛涛一样,元稹和裴淑也是一见钟情 , 顷刻倾心,并立即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次婚姻 。此后元稹以养病为名,在兴元府 “乐不思蜀”,直到他同裴淑的孩子元樊满了三个月后才动身返回通州 。或许是上辈子的积德,元稹的这一任妻子,又是贤惠无比 。勤劳,善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元稹 , 以及韦丛的女儿和安氏的儿子 。尤其可贵的是,裴淑本就是“河东才女” , 茶前饭后,还能与元稹诗文唱和,自娱自乐 。元稹的后半生,起起落落,很是不顺 。裴淑始终不离不弃,生活上照料,精神上鼓励 , 元稹倍感欣喜 。
一见钟情——梅花三弄
五、卷入党争,宦海沉浮
随着知己旧识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元稹逐渐改变了长期受压抑的处境 。元和十三年(818年),元稹代理通州刺史,岁末,转虢州长史 。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唐宪宗召元稹回京,授膳部员外郎 。宰相令狐楚对其诗文深为赞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继位后,因宰相段文昌之荐,元稹被授祠部郎中、知制诰 。唐穆宗为太子时宠信宦官崔潭峻 。崔潭峻曾任江陵监军,与当时被贬江陵的元稹友善 。他曾录元稹的诗作数十篇呈送太子 。太子阅后喜爱不已 。登基后 , 穆宗皇帝特别器重于元?。?经常召见,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 , 令其筹划 。数月后,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 , 与已在翰林院的李德裕、李绅俱以学识才艺闻名,时称"三俊",结成同盟 。从此,卷入了唐中晚期著名的“牛李党争”的漩涡!
唐穆宗画像
长庆元年 , 一场似是而非的科场舞弊案,牵扯到诸多大臣,正式点燃了唐代中晚期“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当年 , 主持科考的是礼部侍郎钱徽和右补阙杨汝士 。当时科举托请成风,宰相段文昌与翰林学士李绅各自受举子之托,先后向钱徽推荐举子 。然而发榜之日,段、李举托之人均落第,而登第的十四人中 , 除谏议大夫郑覃之弟郑朗为状元外,还有宰相裴度的儿子裴譔、中书舍人李宗闵的女婿苏巢、右补阙杨汝士之弟杨殷士等 。段文昌大怒,向穆宗奏称礼部贡举不公,录取都是通过"关节" 。穆宗询问翰林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 。李绅托请不得,自然说是舞弊 。而李德裕、元稹本与李宗闵有嫌隙,故赞同段文昌所言,认为确实有舞弊存在 。
牛李党争——世风日下
穆宗派人复试,结果原榜十四人中仅三人勉强及第,原榜状元郑朗等4名官家子弟全部落第 。钱徽、李宗闵、杨汝士因此被贬官 。从此,李宗闵与其同科好友牛僧孺等结盟,形成“牛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对立,发展成为唐代中晚期“牛李党争”,相互倾轧四十,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在这次科场舞弊案中 , 元稹与自己的好友裴度反目了 。裴度是唐朝中兴之臣,文武双全,能征善战,唐中晚期二十年安危系其一身 , 被称为中唐的郭子仪 。且河东裴氏,是一个盛名久著的望世家族,仅在唐朝就出过17个宰相 。元稹是促成裴度儿子落第长庆元年科举的重要人物 。虽然唐穆宗最后还是特赐裴度的儿子及第,但他还是不能释怀,从此与元稹结下了怨仇 。
文武双全——能征善战
不久,裴度在外领兵征讨,元稹在朝出谋划策 。裴度听说穆宗将拜元稹为相,就连上三封奏折 , 弹劾元稹勾结宦官阻挠河北兵事 。裴度手握重兵,穆宗不得不安抚他,只好罢去元稹承旨学士,官工部侍郎 。同年冬 , 唐穆宗不顾大臣反对,执意要去骊山游幸 。元稹上书《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极力劝阻 。一年后,穆宗授元稹与裴度同居相位 。两人冰炭难容 , 相互攻讦,但苦无隙 。而觊觎宰相之位的兵部尚书李逢吉与宦官勾结,派人诬告元稹谋刺裴度 。穆宗派李逢吉等核查,并无实证 。李逢吉等复奏“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裴、元二相同职不同心,所以群疑纷起,有此谣言” 。
临潼骊山——烽火台
穆宗览奏,逐将元、裴被同时罢相 。授李逢吉同平章事 。元稹拜相仅三个月就被贬为同州刺史 , 不久再贬为长春宫使 。白居易时在杭州出任太守 。仕途遇挫的风流才子元稹便流连于酒池肉林之中 。他经常与白居易互赠风花雪月之诗赋 。当他听说白居易在杭州新买一个叫玲珑的歌女,有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貌 , 很得白居易赏识 。他便无所顾忌地向白居易借走玲珑一个多月后才予以归还 。两位大名鼎鼎的风流诗人还分别为玲珑题诗留念 。他们二人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元白”还真不是诗友那么简单,更不是能随便称呼的 。长庆三年(823年),元缜被调任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今浙江绍兴)刺史 。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风流人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五、再恋名伎,终其一生
44岁的元稹到任后,越州当地官员摆宴接风 。为了巴结风流成性的刺史,特意找来江南名伎刘采春为其唱戏助兴 。刘采春 , 淮甸(今江苏淮安)人,与薛涛、李冶、鱼玄机一起,被称为唐代四大美女诗人 。她擅长参军戏,与丈夫周季崇一起组成一个家庭戏班,四处卖唱 。参军戏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滑稽戏,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相声 , 最开始由两人搭档,一人揶揄戏耍另一人,如一个逗哏,一个捧哏 。后来演变成多人合演,男女同台 。当时刘采春在大江之南、吴越一带红极一时,只要她的歌声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 。目睹了时年25岁的刘采春风姿绰约的迷人风韵 , 元稹勾起了当年遇见薛涛时的那种惊羡,从而又开始了其一生中最后一段的浪漫情史 。
风姿绰约——风韵迷人
元稹毫不掩饰对刘采春的爱慕之情,当场写了一首声情并茂的诗《赠刘采春》:“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 , 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绰风流足 , 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有这么一个才华出众、相貌不凡的达官显贵给自己写情诗,刘采春受宠若惊,高兴不已 。她回赠元稹一幅唐代名家吴道子《农家新婚合欢图》并作诗一首:“缔得三生石上缘,双双并立翠溪前 。谈情月下无穷夜,合坠花间不计年 。束发樵郎松作笠,垂发村女葛披肩 。朝霞一出开妆镜,点染胭脂笑靥嫣” 。元稹见到后,不禁赞叹:“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佚丽,非涛所能比也”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当地官员看出元稹对刘采春的喜爱,投其所好 , 再次请了刘采春单独到元稹府邸演出 。元稹屏退左右,坐在地上一边喝酒,一边欣赏刘采春悦耳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时不时的拍手叫好 。一曲唱完 , 元稹请她坐下饮酒 , 刘采春婉拒 。元稹笑着说道:“能与绝代佳人同桌而饮,是元某毕生之荣幸,只是喝杯酒而已,无碍” 。刘采春迟疑片刻,羞涩的坐了下来 。二人一边饮酒,一边聊天,从诗词歌赋聊到山河壮阔,不知不觉,几杯酒很快就下去了 。刘采春面带桃花,醉眼迷离 , 更是平添了几分妩媚 。元稹春心勃发,蠢蠢欲动 。刘采春是一个久经梨园历练的风情熟女,完全懂得其醉翁之意不在酒 。但身临其境,她又能怎样呢?
面带桃花——醉眼迷离
当风流俊雅、满腹经纶的元大人越凑越近时,刘采春就半推半就地投怀送抱了 。两人演绎了一场楚王巫山会神女的美梦 。事毕,刘采春泪流满面 , 跪倒在地请求道:“大人,小女子是有夫之妇,今之所以委身与您,是仰慕大人才华,成全大人错爱之美意 。今后万不可再有此等事情发生 。小女子不图您富贵、不图您权势,明日将随夫君赴外地演出,恳请大人成全,放我回家与夫君团聚” 。元稹见刘采春竟是这样一个豁达大度的女子,他良心未泯,动情地说:“快快请起 。你在六首《啰唝曲》中已唱出‘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中望,错认几人船’ 。相比金钱而言,你只愿守候你的夫君 。我很欣赏你,明日你们就启程吧,我会永远祝福你的”!
花开并蒂——污泥不染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 , 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在浙东的六年,元稹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九月,元稹入朝为尚书左丞 。身居要职,他又恢复了当初为谏官时之锐气,决心肃清吏治,将郎官中颇遭舆论指责的七人贬谪出京 。然而元稹虽然才识卓越,但素无操守,人心不服 。当牛?党?领袖?李宗闵得宦官之助再度当权后,投靠李党的元稹又受排挤 。太和四年(830年)正月,被迫出为检校户部尚书 , 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 , 元稹在镇署暴病去世 , 时年仅五十三 , 朝廷追赠为尚书右仆射 。白居易为其撰写了墓志 。
重庆巫山——元稹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