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 】


【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 】

明代的民窑青花瓷器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表现特点 。我们一般将明代的青花瓷艺术分为三个时期,即明代早期、中期和晚期 。
1、在明代早期,即从明洪武、永乐、宣德到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这是民窑青花瓷发展的孕育时期,从装饰方面上来看构图也较为单调,基本以单线描绘为主 。这是一种简淡的风格,但它并非孤立的现象,而是在善于观察,通过识别抽象或具象的东西,将其概括出来,这是一种简约质朴的绘画风格 。虽然没有明中期青花分水技法那样丰富的层次关系,但从美学层面上看 , 明早期民窑青花的装饰则也是极具特点的 。一是装饰极为大气,无论是构图还是画法基本上是一挥而就的 , 画面概括 。二是画法虽然单一,但也正是如此便造成了画法技术的高超水准,在画面中有的笔法加一笔则多余,减一笔则缺少神韵 。其三 , 绘画的画笔造成了整体画面的气势非常连贯 。
2、从明中期开始,即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民窑青花得到快速的发展,一方面是装饰的题材比之前丰富,二是绘制技法有了不断的创新 , 三是创造出与青花色泽极为和谐的胎质釉面,把青花瓷所特有的陶瓷艺术特征从单纯的绘画中完全分解出来 。在这个时期内,尤其具有魅力的要数明成化时期的青花瓷了 。成化朝时期青花瓷器的精品所具有的优雅韵味是历代青花瓷无法企及的 。中期的青花装饰风格较之前明早期的青花装饰有了明显的变化,从画面的勾线来看,明中期的勾线渐渐变得圆润含蓄 , 没有了之前的粗犷和充满张扬的气概 。但明中期的民窑青花瓷中却有着一种特有的雅拙的味道,笔法中虽然不甚流畅,却能给人一种如品好茶般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深沉的东西 。
郑玄《注》“雅、正也 。古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而“雅”便是一个传统的审美准则 。而“拙”,在画家看来,生拙、古拙意味着不逞才、不使气 。他贵在敛约,在明成化期间我们可以到“雅”对民窑青花瓷的影响 。而民窑中的拙又影响到了青花瓷的装饰中,因为拙是民间美术的最基本的造型风格 。外加明成化期间,青花瓷的釉层表面乳浊的感觉更甚 , 透过那如脂般的釉面观赏青花瓷便有一种神秘的味道 。
明代晚期的民窑青花瓷,即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几朝 , 从这一时期装饰题材上来看,几乎每一类题材都有其极为精彩的代表作品 。这一时期便是中国明代民窑青花瓷发展最为全面的时期,题材从反映民间市井生活,农人劳作的情景到文人墨客 , 神仙题材都有,非常丰富 。在嘉靖至万历年间 , 随着对外贸易的需要 , 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作为出口最多的产品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陶瓷之都,而外贸的发展则使民窑青花瓷也吸收了许多西洋的文化,创作的作品中既有生活中的鲜活,又有中国传统画的水墨韵味,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形象 。
【【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 】】民窑青花瓷的来之于民,用之于民,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保持其淳朴活泼,不事雕琢的民间艺术特色 。文人思想的高雅情趣和深远的意境深刻地影响了民窑青花瓷艺术的发展 。民窑青花瓷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不仅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充实的物质世界,而且以其清晰的格调、淳朴的风格,为我们营造了永恒的精神世界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