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上很多东西都是被断章取义了的,但我们绝对不能说断章取义之人是没有“文化”的 , 或者有其他的用心 。在更多的时候 , 他们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比方说,“国恒以弱灭,唯汉独以强亡” , 现在看来就被断章取义的很好 。
“国恒”句出自出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八·后汉恒帝纪·第九条 , 原文:桓,灵之世,士大夫而欲有为,不能也 。君必不可匡者也;朝廷之法纪,必不可正者也;郡县之贪虐,必不可问者也 。士大夫而欲有为,唯拥兵以戮力于边徼;其次则驱芟盗贼于中原;名以振,功以不可掩,人情以归往,闇主权阉抑资之以安居而肆志 。故虽或忌之 , 或谮之,而终不能陷之于重辟 。于是天下知唯此为功名之径而祸之所及者鲜也,士大夫乐习之,凡民亦竞尚之 , 于是而盗日起,兵日兴,究且瓜分鼎峙,以成乎袁、曹、孙、刘之世 。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
在这一段的基础上还有前后段,但为节约时间 , 我们可以把它忽略了 。它的大致意思基本是这样的:到了汉末的时候,士大夫们想要有出头之日,只能通过去边疆打仗捞取政治资本,其他的出路基本被朝廷的腐朽给堵死了 。那些人在边疆捞到了资本 , 有了兵权,回来就慢慢坐大 , 时间一久就成了像袁绍、曹操、孙权、刘备这种军阀 。所以,汉朝军力强盛,但国家却灭亡了,而这在历朝历代似乎是没有过的 。
这段话说得很在理,但要把它与我们忽略的那两段放在一起就有些让人不“舒服”了 。王夫之在那两段里大意是说,在 , 汉朝中后期时,无论匈奴还是羌人,实际上都已经衰落了,最多也就是零散的劫掠边境,不构成对汉朝的严重威胁了,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这让他觉得是舍本逐末,并和很多人一起感到深深的悲哀 。
【古人说,国恒以弱灭,唯汉独以强亡,汉朝至今是中国的骄傲与荣光】原文:(不喜欢可以跳过去)汉之末造,必亡之势也,而兵疆天下 。张奂、皇甫规、段颎皆奋起自命为虎臣,北虏、西羌斩馘至百万级,穷山搜谷,殄灭几无遗种,疆莫尚矣 。乃以习于战而人有愤盈之志,不数十年,矢石交集于中原,其几先动于此乎……夫羌、虏之于汉末 , 其害已浅矣,驱之迫之,蹙而杀之,而生类几绝 。非以纾边疆之急 , 拯生民之危,扶社稷
于不倾,而薙艾之若此其酷 。人长乐杀之气,无虏可杀而自相为杀 。自相杀,则自相敝矣;自相敝,则仅存之丑类,徐起而乘之;故垂百年,三国兵息 , 而五胡之祸起 。佳兵不祥,遂举旷古以来富强卓立之中夏趋于弱,而日畏犬羊之噬搏 。汉末之强,强之婪尾而姑一快焉者 , 论世者之所深悲也 。
王夫之的终极意思是:汉朝末年穷兵黩武,搞得民不聊生,至使三国兵息后,出现了五胡乱华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