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庆祝春节的目的或意义

1、庆祝春节的目的或意义春节的脚步又渐渐地走近了,我们似乎能够听到她兴奋的喘息声 。这些年来,每到春节,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种似乎非常矛盾的场景:一方面,无数的人乘坐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进行地球表面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目的不外乎是“回家过年”;另一方面,大家又总是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 。“没意思” , 换句话来说就是“意义的丧失” 。在传统年代里,春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对我们这个农耕民族来说,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志;春节中的许多仪式,如祭神祭祖,是为了重新确证人神关系,以求获得神灵的庇佑;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对长幼关系的一种重新确证,等等 。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春节丰盛的年夜饭、孩子的新衣等 , 是对平日艰苦生活的一种补偿,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对春节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逐步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了 , 春节也渐渐“脱变成了简单的吃吃喝喝、打打麻将扑克牌以及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荧屏前打瞌睡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春节“没意思”是必然的,甚至逐渐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没有意义的仪式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 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我们 , 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确认自己的主体性:炎黄子孙的身份是我们不能选择的,就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皮肤和眼睛的颜色一样 。如果我们不能确证并坚守自己的主体性,那么我们就只能以“假×国人”的身份出现,就只能做地球村中的二等公民,这样的前景是不能想象的 。而确证我们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春节的仪式性作用是任何其他节日都无法替代的———春节之于中国人,恰如圣诞节之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欧美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尊重、珍爱、守护春节 , 就是尊重、珍爱、守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己!
庆祝春节是为了让人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能更好的发扬一个民族的文化,现在像圣诞节之类的洋节正逐渐的渗入我们民族的中 , 如果忘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就会被西方国家给西化所以庆祝春节是为了给好的发扬自己民族的先进文化 。

春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庆祝春节的目的或意义

文章插图
2、大学生举办春节活动的意义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同学之间的友情 , 它是维系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节日,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 。
春节简介: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 , 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 一直到正月十九 。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 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 , 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 , 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即使是身处异国他乡 , 每到春节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共度春秋佳节 。无论是小小的灯笼、充满着祝福的春联还是甜甜的汤圆都能够唤醒每一个中国人的春节记忆 。大学生作为中国新一代的代表,他们积极举办各项春节活动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
首先 , 春节不单单是一个节日的称号,其中包含着众多中国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的符号 。进入腊月之后,我们就开启了春节的准备之旅 , 腊八节、除夕夜、元宵节,这些都在春节的乐章里面,而且都包含了许多传统习俗,而且还有很多的美食,如腊八蒜、汤圆等等 。大学生通过举办春节活动,可以对春节的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而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加利于学生将春节文化内涵厚植于我们的心中 。
其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虽然中国人都会过春节 , 但是各地过春节的习俗以及准备的东西是存在差异的,而通过举办春节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春节习俗 , 这利于融合各地春节文化的内涵 , 丰富春节的文化因素和内涵 。此外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春节活动中,了解春节知识 , 亲身感受春节习俗 , 因而这十分利于向外传播优秀的文化因素 。
再次,大学生往往充满着奇思妙想,他们在举办春节活动中往往会加入一些新颖的因素,如多媒体因素等 , 可以为春节文化不断添加时代的色彩,丰富春节文化内涵,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理念 。这是因为传统文化也需要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够实现为大众服务的理念 。
最后,春节活动也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一部分,各式各样等我春节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 。
春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庆祝春节的目的或意义

文章插图
3、为什么要过春节,过春节有什么意义?因为可以穿新衣服穿新鞋,因为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 因为亲朋好友聚会热闹,因为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吃饭 , 喜庆 。
春节象征着热闹喜庆 , 辞旧迎新 。
春节的起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
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
扩展资料:
春节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叫法,直到清代,一些地方才将夏历的新年称为“春节” 。“春节”的普遍使用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 。
春联是春节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 春联更是体现了我国悠久、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并且它已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继承和发扬广大 。春节将至,按照我国过年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汉族欢度春节的同时,有许多少数民族也和汉族一样辞旧迎新 , 欢度新春佳节 。因为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就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 。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
为什么要过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崭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 , 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 。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 。汉朝时 , 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 。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
辛亥革命胜利后 , 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 。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
1949年9月27日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
过春节的意义:
1、团圆
,不知何时起,人们已经不再像先前那般对春节另眼相看了 。至于其中的原因人们早已说得尤其不少的了 。然就个人而言 , 或许还不至于不把春节放在心里,因为就着这样的节日可以图个全家团圆,共叙一年中的悲喜得失苦乐酸甜,证明家庭仍然是现在的社会中的最牢不可破的组成单元 。
2、联谊
 ,  在国人的心目中,在我国五大传统节日中没有哪一个比春节更让人看重的了 。春节里除了自己家人团圆之外,走走亲戚串串邻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这样不仅使人们在交流相互信息的过程中 , 增进了解彼此间的其他相互的盲点,也让人们的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拉近 , 和谐了家人也和谐了朋友更和谐了社会,和乐融融 。
春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庆祝春节的目的或意义

文章插图
4、春节意义是什么呢?春节意义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
在春节期间 , 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 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
春节的传说:
舜继部落首领:
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
年兽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 , 每到除夕才爬上岸 。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 。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从此每年除夕 , 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
春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庆祝春节的目的或意义

文章插图
5、欢庆春节的重要意义 欢庆春节的重要意义
你知道欢庆春节的重要意义吗?春节时我国一年一度做重大的节日,在外的游子在这个时候都会赶回家乡与家人团聚 。我为大家搜集和整理了欢庆春节的重要意义的相关信息 , 一起来看看春节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吧 。
欢庆春节的重要意义1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 , 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
【春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庆祝春节的目的或意义】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由此开启 。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 , 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 。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 。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个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春节消费也由传统的置办年货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贺岁作品、产品工艺、休闲娱乐等节日产品和服务 。
春节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 , 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
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 。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庆贺潮流 。
“春节经济”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尽管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才有新衣穿、才有美食享用,但置办年货、孝敬长辈、关爱晚辈,依然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节日传统 。
欢庆春节的重要意义2
第一,提炼宣扬传统年俗的现代文化内涵 。
节日文化内涵的现代性与部分传统习俗的合理存续并不矛盾 。一方面,部分特色古旧习俗在现代社会本身就有展演和纪念的意义;另一方面,这些旧俗也会转生出新的意义 。
过年的原始意义主要是在新旧年交替之际祭祀神灵、施行巫术,这种习俗和内涵在现代必然逐渐衰减,而其少量的相关遗俗则成为营造隆重、欢庆、祥和的节日氛围的手段,成为民众表达安定红火的生活理想的方式 。如放鞭炮,本来是通神或驱邪的一种仪式,现在则成为一种欢庆的方式 。贴对联、守岁、拜年、压岁等其他年节习俗也都可做类似的解释 。
可以说,春节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适应于现代社会的演变的,并且产生了为现代人喜欢的新民俗 , 比如除夕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居民燃放更富观赏性的烟花代替注重声响的鞭炮等 。拜年方式的演变更具代表性 。传统的拜年方式是家庭走访式的,而且采取跪拜式的礼仪 。如今只有少数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跪拜式的拜年礼仪,绝大多数地区则由走访式的当面问候拜年转为以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为主 。
一些城市举办的大型春节庙会是将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北京每年春节都要在地坛、龙潭湖、白云观、琉璃厂等公共场所举办庙会,很受群众欢迎 。各庙会几乎每天都出现人山人海的场面 。旧时的庙会是在祭神祈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集会 , 现在的庙会以游艺、娱乐、贸易为主,祭祀活动很少,地坛、天坛等庙会的祭祀仪式只是展演性质,琉璃厂、世纪坛等庙会则没有任何祭祀活动 。当然,由于过去多年的社会环境因素 , 春节也不是很好地完成了现代转型,其现代性仍需要加强 。
第二,开发、宣扬春节纪念物 , 营造浪漫热闹的节日氛围 。
节日纪念物 , 或称节日象征符号,指能代表节日特色的事物,如春节的饺子、鞭炮、灯笼、对联、腊八粥、灶王爷、生肖动物等 。
节日纪念物对于传统节日现代性的建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维系人们的节日情感,丰富人们的节俗活动 。传统节日传承了几千年,已经在族群成员的内心积淀了较为稳定的民族情感,这表现为到了节日期间 , 如果不遵行特定传统习俗,个体成员会感受到情感失落,如除夕不能跟家人团聚,会感觉年节生活过得不完满 。但是这种节日情感也不是无条件地一代传一代的,需要借助节日里特定的仪式、活动来传承 。
在传统社会里 , 人们在节日里进行的特定仪式或活动往往靠相关的信仰来驱动 , 或靠一定的文化需求来维系 。而在现代社会,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那些文化需求已很少存在,于是许多节日仪式、节俗活动就难以传递,而使节日呈现节俗减少、衰弱的状态 。
在这种情况下,节日纪念物的`使用对于节日传统的维系就变得很重要了 。这些节日纪念物在传统社会只不过是节俗活动的用具 , 在现代社会却往往成为节俗活动的轴心和驱动力 。这是因为这些节日纪念物上凝结着民族文化精神 , 已经成为民众节日情感的寄托 , 也是节日特色的重要载体;这些节日纪念物也有世代传袭的使用方式,围绕这些纪念物的行为模式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
营造浓重的节日氛围 。节日对民众而言是不同寻常的时间,人们过节时都有过节的心情和活动 。在传统社会或在保留较多传统习俗的农村 , 人们过节的庄重感或神圣感一般是由祭祀仪式带来的 。比如河北景县农村过春节时 , 年三十晚饭前,各家男人要去坟地请祖先回家吃饺子、过年,完成请神仪式后,意味着把祖先请回家了 。这时人们都有神在家里的意识,家里的氛围变得异常庄重,说话做事都很谨慎 , 比如煮饺子时大人会叮嘱孩子们不要说“破了”“不够”等不吉利的话,要说“挣了”“富余了”等吉利话 。
而在现代社会 , 在城市里以及许多乡村地区,民间信仰淡化了 , 在重大节日里也没有祭祀仪式了 。如果不用其他节庆方式来弥补仪式的缺乏 , 节日往往变得冷冷清清 。在这种情况下,节日纪念物就派上了用场 。用节日纪念物来布置环境,围绕节日纪念物进行习俗活动,是营造节日氛围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营造外部可见的节日氛围的主要方式 。于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对节日时间的“非常”感觉,除了来自在我们的记忆中保持的那些特定时日的重要意义外,就主要来自这些节日纪念物对环境的渲染、使用节日纪念物的习俗活动 。
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顺利传承有赖于节日纪念物消费市场的推动 。在传统时期,节日活动主要是在家族的范围内进行的,公共活动很少 , 节日用品也主要是自家制作的 。而在现代社会 , 家族活动减少,节日用品主要是从市场购买的,同时 , 节庆方式的社会性和公共性增强了 。过节的公共活动和文化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商家的经营和推动,而节日纪念物的相关消费就是商家经营的主要方式和目标 。对于商家推动现代节日传承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
近年来洋节在中国城市的兴起,商家的推动就起了重要作用 。甚至商家的炒作能够改变节日的主题,也能产生一个全新的节日 。比如西方的圣诞节本来没有圣诞老人,但是后来由于商家作用,圣诞节几乎成了一个围绕圣诞老人来过的节日 。目前我们在过传统节日时不是完全不使用纪念物 , 但是在纪念物的数量、质量以及使用的规模等方面,还很不够 。过得较隆重的春节使用纪念物较多 , 在较大程度上起到了营造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的作用 , 其缺点是面目较为陈旧,现代气息不足 。
第三、强化、拓展传统年俗的娱乐性与公共性 。
我们的传统节日在唐宋及其以前的时期大都有很丰富也很有趣的习俗活动,但是明清之后受儒家文化和理学的影响,过于看重礼数与教化 , 到现代又过得更加单调,在户外举行的娱乐性节庆活动太少 。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娱乐性最强、公共活动最多的当数元宵节 。现在的元宵节被当作春节的一部分,是春节的结尾和高潮 。在上古时期,元宵节文化内涵的核心是祭祀太一神(即北极星神),祈求丰收和子嗣 。
当代社会,元宵节祭星、祈年、祈子的习俗都已衰落,其节俗精神可归结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表达民众繁荣兴旺、团圆美满的意愿 。旧时繁盛样态的元宵节可看作中国的狂欢节,各种声势浩大的欢庆娱乐活动洋溢着民间的狂欢精神,故有“闹元宵”之说 。元宵节的节庆活动集中了几乎所有大型的传统娱乐庆贺方式: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扭秧歌、唱戏、猜谜等 。元宵节的灯会、唱戏、扭秧歌、舞龙舞狮等欢庆活动是在社区内举行的群体性公共活动 。通过良好有序的公共庆贺活动,可以加强民众的公共意识、社区认同感、集体荣誉感 , 有助于创建社区的和谐氛围 。
传统节日的演变与转型固然主要依靠其自身的机制与活力 , 依靠民众的自然传承与自主选择,但是中外历史经验表明,问题并不如此单纯,外部干预也能对节日的兴衰存亡起到很大作用 。目前传统节日的衰弱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过去外力干预的结果 。现在要运用传统节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政府舆论对此予以倡导 , 并给传统节日以更多的假期,这就是一种很有力的政策干预 。当然 , 外部干预还应有更为系统成套的措施 。从整体上说,我们应促进提升传统文化在现代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增强民众文化自觉意识,逐渐消除崇洋情结,这才能从根本上营造有利于传统节日兴旺的人文环境,也是其现代性得以滋生和壮大的基础与动力 。

相关经验推荐